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4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课件)-《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pptx
文件大小:531.64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2.03千字
文档摘要

项目1数控车削加工基础

任务四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1.掌握数控车床对刀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G54~G59指令的理论知识3.了解数控车削刀具的分类知识目标技能目标1.学会数控车床的手动控制操作2.掌握数控车床的试切对刀操作3.掌握数控系统程序校验操作

一、对刀的理论基础数控机床在出厂时已规定了机床坐标系(X机、O机、Z机),开机时通过回机床参考点,使数控系统确认机床坐标系。一旦确认机床坐标系后,刀架移动到任何位置,数控系统都可以知道刀架当前的机床坐标值(X机,Z机),

对刀的理论基础计算出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偏,Z偏)X偏=X机-X工Z偏=Z机-Z工只要能找出刀尖当前点在工件坐标系的坐标值(X工,Z工),就可以解决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对应关系,即工件坐标系中任意一点A的坐标值(XA工,ZA工)在机床坐标系中坐标值为:XA机=X偏+XA工ZA机=Z偏+ZA工

对刀的理论基础X偏=X机-X工=X机-αZ偏=Z机-Z工=Z机-β

对刀的理论基础X机、Z机的数值数控系统可直接获得,只需将测得的(α,β)值输入到数控系统中,系统就可以直接计算出(X偏,Z偏)。这样在加工中,数控系统可以将程序中的工件坐标系的坐标值加上(X偏,Z偏),就成为了机床坐标系的坐标值。这就是数控机床试切对刀操作的理论依据。

多刀对刀理论上有两种方法:1、每把刀均建立各自的工件坐标系,若这些工件坐标系的原点重合,就能保证每把刀在切削中与毛坯具有相同的相互位置关系。2、以一把刀(标准刀)建立工件坐标系,只要知道其他各刀在工件坐标系的偏差位置,并将这种偏差代入计算,就可以保证每把刀在切削中与毛坯具有相同的相互位置关系。

G54~G59指令的理论基础在HNC-21T数控系统中,准备功能指令中的G54~G59为零点偏置功能,这组指令也经常用于建立数控机床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的一一对应关系。它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机床操作者的操作或计算,将工件坐标系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偏置值(X偏,Z偏)输入到G54~G59指令对应的存储地址中。当数控程序中出现该指令时,数控系统自动将该指令后的工件坐标值通过公式XA机=X偏+XA工,ZA机=Z偏+ZA工将编程中的工件坐标值转换为机床坐标值,达到精确控制刀具在机床坐标中的移动轨迹的目的。

二、数控车削刀具的分类1按车刀用途分类车刀按用途分有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内孔车刀、切断刀、切槽刀等多种形式

2按刀具结构形式分类根据车刀刀体与刀片的连接情况,可将其分为整体式车刀、焊接式车刀和机夹式车刀。

3按刀具移动轨迹与形成轮廓的关系分类数控车削时,根据刀具移动轨迹与形成轮廓的关系,常把车刀分为三类,即尖形车刀、圆弧形车刀和成形车刀。

数控车床手动控制操作数控车床进给轴的手动移动控制方式一般有4种:进给轴移动键连续移动、增量(单步)移动、手摇轮控制移动、MDI控制移动。1进给轴移动键连续移动进给移动速度=规定进给速度×进给倍率快速移动速度=机床规定的快速移动速度×快速移动倍率

数控车床手动控制操作2增量(单步)移动每按一下进给轴移动键,进给轴移动一个选定的增量距离。3手摇轮控制移动手摇轮也称手摇脉冲发生器(MPG),其控制进给轴移动实际上就是增量移动的另一种形。

数控车床手动控制操作4MDI控制移动“MDI”是手动输入的英文缩写。MDI方式是指将程序段或指令字直接输入到存储器内,并立即执行的工作方式。

机床辅助控制1主轴转动主轴实际转速=主轴转速×主轴倍率2刀位转换

HNC-21T数控系统试切对刀操1、开机2、回机床参考点3、选择工作方式根据操作需要可选择“手动”或“增量”操作方式。4、安装工件与刀具,刀具须安装牢靠5、进入刀具偏置设置界面在主菜单下,按【F4】,进入“刀具补偿”子菜单,然后按【F1】,选择“刀偏表”,系统进入刀偏表界面。6、绝对刀偏法试切对刀

数控车床的程序校验操作1、选择程序将需要进行校验的程序调入加工缓存区2、校验程序1)按工作方式选择键中的【自动】或【单段】,进入“自动”或“单段”工作方式2)在“程序”子菜单下,按【F5】键,选择“程序校验”功能,此时系统显示工作方式为【加工方式:自动校验】,同时程序第一段变为蓝色,并显示在当前加工行内。3)按“循环启动”键,程序校验开始。

任务小结一、对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