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pdf
文件大小:170.3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6.22千字
文档摘要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授课单位】【总学时】52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设计所

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护等

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

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并具备初步的设计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有关技

术资料,解决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问题。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以项目为载体,贯彻理实一体、从做中学的原则,突出实践导向,按照应用

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学项目由简单到复杂,项目承载的知识点按照机构认知、机械零

件认知再到机构设计、机械传动及零件设计的编排方式,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

规律。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任务引领和行动导向,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强调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为其职业能力进一步发展

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注重控制过程,注重学习效果检查和

工作结果的质量评价,重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了解机械的基本名词术语。

(2)了解机械中常见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3)了解机械中常见传动方式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4)了解机械中常见联接方式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5)了解机械中常见零部件的组成、特点、材料、加工和应用范围。

2.2能力目标

(1)了解机械的基本名词术语.

(2)有机械的基本意识,如标准化系列化、结构工艺性、设计准则等。

(3)了解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螺旋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特

点和应用范围。

(4)能识读机构运动简图。

(5)能根据机构运动简图判断机构的运动状况。

(6)掌握齿轮传动能做到准确平稳的条件。

(7)能从多方面比较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链传动、螺旋传动的优缺点,并

有初步选择机械传动方式的能力。

(8)能列举出常见的机械联接方式。

(9)掌握轴的结构设计要求。

(10)掌握轴承的分类和应用场合。

2.3素质目标

(1)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查阅各种手册、资料的能力。

(3)具有团队合作意识。

(4)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勤奋工作的基本素质。

(5)培养爱岗敬业、热情主动的工作态度。

(6)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7)培养协作、创新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8)提高爱国意识和文化自豪感。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根据机械类专业的实际需要,以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为出发点,进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安排。课程除绪论外,共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为常用

机构,包括三个项目,分别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间

歇运动机构;模块二为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包括四个项目,分别为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

动、蜗杆传动、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模块三为常用机械零部件,包括三个项目,分别为轴,

轴承,连接、连接件及其他机械零部件。其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表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表

所用

学期课程内容学时分配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