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机械类相关专业
【授课单位】【总学时】44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
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较系统地获得平面图形、正投影、立体投
影、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轴测图等机械制图的基
本知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认识到制图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制图的意识,
逐步培养学生用制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本课程
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机械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
1.2课程设计思路
《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重实践的技术基础课,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对基本
理论的理解,一定要通过实训才能熟练掌握作图的理论与技能。因此,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
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
“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技能、
突出应用”。
(2)结合“互联网+活页式”理念的新教材形态,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学过程
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教学内容,秉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的理念,体现创新性。
(3)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以致用模块,锻炼学生举
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绘图、看图的能力,以及零部件具体测绘的
能力。
二、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明确机械制图相关国家标准规定,掌握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作图步骤及尺寸标
注,了解徒手绘图的作图方法与技巧;
(2)掌握物体三视图的绘制方法,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与投影规律,掌握截交线和
相贯线的投影,能够绘制组合体三视图;
(3)熟悉基本视图的形成与配置,以及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与标注,理
解剖视图的形成,并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的画法与标注;
(4)熟悉常用零件的规定画法及标注方式,掌握螺纹和螺纹紧固件、齿轮、键和销等
典型零件的分析识读方法;
(5)掌握零件图的作用、内容和绘制步骤,熟悉绘制轴套类零件、轮盘类零件和箱体
类零件的结构特点与表达方法;
(6)熟悉尺寸基准和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掌握常见结构要素的尺寸注法,了解表面
结构表示法,掌握极限与配合的标注方法、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
(7)掌握装配图的作用、内容、表达方法和识读步骤,理解轴测图的形成与种类,了
解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2.2能力目标
(1)具备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能够严格执行绘制机械图样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2)具备对三维形体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正确使用绘图工件与仪器绘制几何图形;
(3)具备熟练地绘制简单形体的正等轴测图和斜二等轴测图的技能,能够正确使用绘
图工具与仪器及进行快速徒手绘图;
(4)具备识读和绘制零件图的能力,能够识读装配图,并且掌握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的技能;
(5)具备正确选择尺寸基准的能力,能够熟练标注零件图的尺寸,并且正确熟练的表
达、识读零件图技术要求;
(6)具备测绘简单零部件的技能。
2.3素质目标
(1)树立制造强国的宏观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科学严谨、追求卓越的工匠
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作;
(2)强化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学以致用、独立思考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能按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