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A.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行业自律、职工参与
D.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
答案:B。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核心方针,所以选B。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正式实施。
A.2001年10月27日
B.2002年5月1日
C.2011年12月31日
D.2016年7月2日
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后续虽有修订,但正式实施时间是2002年5月1日,所以选B。
3.以下哪种不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
A.化学物质
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
D.心理因素
答案:D。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心理因素不属于法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范畴,所以选D。
4.用人单位应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不包括()。
A.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B.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C.拒绝承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
D.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答案:C。用人单位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等。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C选项错误,所以选C。
5.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B.上岗前和在岗期间
C.在岗期间
D.离岗时
答案:A。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以全面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所以选A。
6.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由()承担。
A.劳动者
B.用人单位
C.劳动保障部门
D.工会组织
答案:B。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这样可以避免因费用问题影响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所以选B。
7.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的作业。
A.重体力劳动
B.其所禁忌
C.危险
D.高空
答案:B。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这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防止因从事禁忌作业而引发职业病,所以选B。
8.粉尘作业时必须佩戴()。
A.棉纱口罩
B.防尘口罩
C.防毒面具
D.一般性口罩
答案:B。棉纱口罩和一般性口罩对粉尘的防护效果较差,防毒面具主要用于防护有毒气体,而防尘口罩是专门针对粉尘防护设计的,粉尘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尘口罩,所以选B。
9.噪声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
A.听觉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泌尿系统
答案:A。长期接触噪声主要会对人体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噪声性耳聋,所以选A。
10.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高温作业分级依据的指标是()。
A.劳动强度指数和WBGT指数
B.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和WBGT指数
C.劳动强度指数和接触高温作业时间
D.劳动强度指数、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和WBGT指数
答案:B。高温作业分级依据的指标是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和WBGT指数,通过这两个指标综合评估高温作业的危害程度,所以选B。
11.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A.不得
B.可以
C.根据情况可以
D.部分情况下可以
答案:A。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以确保劳动者能得到有效的防护,所以选A。
1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