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止血包扎固定技能理论考核试题与答案.docx
文件大小:27.36 K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5.52千字
文档摘要

止血包扎固定技能理论考核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出血情况最为紧急,需要立即处理?

A.毛细血管出血

B.静脉出血

C.动脉出血

D.皮下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

A.头部创伤出血

B.较大较深的伤口出血

C.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D.四肢骨折合并出血

3.止血带止血法主要用于:

A.较小伤口的出血

B.头面部出血

C.四肢较大动脉出血

D.胸腹部出血

4.橡皮止血带止血时,应每隔多长时间放松一次?

A.1015分钟

B.2030分钟

C.4050分钟

D.6090分钟

5.三角巾包扎法中,适用于肩部包扎的是:

A.风帽式包扎法

B.燕尾式包扎法

C.蝴蝶式包扎法

D.面具式包扎法

6.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先止血、包扎,后固定

B.夹板长度必须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C.固定要牢固,不能过紧或过松

D.可以在骨折部位直接使用夹板固定

7.以下哪种材料不适合用于骨折固定的夹板?

A.木板

B.树枝

C.书本

D.塑料袋

8.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立即将骨折端复位

B.先止血、包扎,再用夹板固定

C.直接用夹板固定,无需处理伤口

D.用清水冲洗伤口后再固定

9.搬运伤员时,以下哪种方法适用于病情较轻、能够站立行走的伤员?

A.扶持法

B.背负法

C.担架搬运法

D.车辆搬运法

10.颈椎骨折伤员搬运时,应特别注意:

A.保持头部与身体的直线位置

B.用软枕垫在头部下方

C.快速搬运,减少时间

D.让伤员自己活动头部

11.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在单人急救时为:

A.15:2

B.30:2

C.5:1

D.20:2

12.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的时间约为:

A.1秒

B.2秒

C.3秒

D.4秒

13.现场急救时,判断心跳、呼吸骤停的时间应不超过:

A.5秒

B.10秒

C.15秒

D.20秒

14.对于烧伤伤员的现场急救,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尽快脱离热源

B.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C.立即涂抹药膏

D.保护烧伤创面

15.触电伤员脱离电源后,若呼吸、心跳均停止,应立即进行:

A.胸外心脏按压

B.人工呼吸

C.心肺复苏

D.送往医院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常见的止血方法有:

A.加压包扎止血法

B.指压止血法

C.止血带止血法

D.填塞止血法

2.包扎的目的包括:

A.保护伤口

B.减少感染

C.压迫止血

D.固定骨折

3.骨折固定的作用有:

A.减轻疼痛

B.防止骨折断端移位

C.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和神经

D.便于搬运伤员

4.以下关于三角巾包扎法的描述,正确的有:

A.头部包扎可采用风帽式包扎法

B.面部包扎可采用面具式包扎法

C.胸部包扎可采用燕尾式包扎法

D.腹部包扎可采用蝴蝶式包扎法

5.搬运伤员的方法有:

A.单人搬运法

B.双人搬运法

C.多人搬运法

D.器械搬运法

6.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包括:

A.判断意识和呼吸

B.呼救并启动急救系统

C.胸外心脏按压

D.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

7.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有:

A.先救命,后治伤

B.先重后轻,先急后缓

C.先排险后施救

D.先止血后包扎

8.对于创伤伤员的现场评估,主要包括:

A.意识状态

B.呼吸情况

C.循环情况

D.受伤部位和程度

9.以下哪些情况需要使用止血带止血?

A.四肢大动脉出血,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

B.伤口大而深,出血严重

C.伤员需要长途转运

D.伤口有异物

10.烧伤的现场急救措施包括:

A.迅速脱离热源

B.用冷水冲洗或浸泡烧伤部位

C.剪开或脱去伤处的衣物

D.保护烧伤创面,避免感染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毛细血管出血通常表现为血液从伤口渗出,一般可自行凝固止血。()

2.止血带使用时间越长越好,以确保止血效果。()

3.包扎时应尽量紧一些,以达到更好的止血和固定效果。()

4.骨折固定后,应及时检查伤员的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5.开放性骨折应先将骨折端复位,再进行包扎和固定。()

6.搬运伤员时,应根据伤员的病情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

7.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越快越好。()

8.现场急救时,应先处理病情较轻的伤员,再处理病情较重的伤员。()

9.烧伤后应立即涂抹牙膏、酱油等物品,以减轻疼痛。()

10.触电伤员脱离电源后,若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