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酸代谢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2025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及主要肿瘤致死病因之一,主要
病理学类型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肝内胆
cholan郓ocarcinoma,ICC)、HCC-ICC混
管癌(intrahepatic合型肝
HCC占%~85%[12
癌,其中75-]。目前,我国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较
高,早期诊断与筛查对提升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3-4]。近年来多项研究表
明,胆汁酸在肝癌演进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新型标
志物和干预的靶点[5-7]。本文将对肝癌发生发展进程中胆汁酸代谢的异常
变化,及其影响肝癌发生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胆汁酸在肝癌诊断
及干预策略中的潜在应用,以期为肝癌早期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一、肝癌发生发展中胆汁酸代谢异常表现
CC和ICC
1胆汁酸组分及水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H患者肿瘤组织内
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千非癌肝组织(慢性肝炎或肝癌远端肝组织),牛磺
鹅去氧胆酸(aurochenodeoxycholictacid,TCCA)、牛磺胆酸
D
(taurocholicacid,TCA)和甘氨鹅去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CCA)
,GD等胆汁酸水平均显著升高[5,8],同时在缺乏天冬氨酸
转氨酶的肝癌小鼠中另外观察到石(lithocholicacid,CA)
胆酸L的肝内
TCCACA
累积[5]。体内外实验表明,D等结合型胆汁酸及L等初级胆汁
酸可分别通过抑制细胞活性与功能而阻碍抗肿瘤免疫反应,与肝癌发生
发展密切相关[5]。此外,在链脉佐菌素联合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性肝癌模
型中[9],小鼠肝内TCA、TCDCA、甘氨(glycocholate,GCA)及
胆酸
牛磺石(taurolithocholate,TLC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
胆酸
升高。以上胆汁酸不仅被报道是诱发肝脏脂质积累和持续炎症的关键代谢
一步降低肝细胞抑癌基因
物[10],且TCDCA经体外干预试验证明能够进
表达[9],从而促进肝癌发生。
肝组织胆汁酸变化可直观反映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胆汁酸代谢特征,而血浆
作为肝脏代谢产物循环载体,临床获取相对便捷,其胆汁酸变化对肝癌早
期鉴别、病情进展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肝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浆中的胆汁酸
存在明显差异,肝癌患者血浆中的结合型GCA、GCDCA、TCA和TCDCA
等水平有所升高;未结合型胆汁酸如LCA、去氧胆酸、胆酸、鹅去氧胆酸
(chenodeoxycholicacid,COCA)的水平则降低[11]。此外,肝癌患
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