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感染科护理诊断.pptx
文件大小:3.14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2.68千字
文档摘要

感染科护理诊断

汇报人:文小库

2025-05-16

目录

CONTENTS

01

感染性疾病特征

02

护理评估要点

03

常见护理诊断类型

04

护理干预策略

05

特殊感染防控管理

06

患者教育重点

01

感染性疾病特征

病原体传播途径分析

空气传播

血液及体液传播

接触传播

媒介物传播

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等传播,如流感、肺结核等。

直接接触患者或接触污染物品,如皮肤感染、肠道感染等。

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传播,如艾滋病、乙肝等。

通过水、食物、昆虫等媒介物传播,如霍乱、疟疾等。

易感人群识别标准

年龄

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易感染。

01

健康状况

慢性病患者、营养不良者、长期卧床者等抵抗力较差,容易感染。

02

接触史

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如医护人员、家庭成员等,感染风险较高。

03

生活习惯

不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接触动物等,容易感染相关疾病。

04

潜伏期

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明显症状的时期,此时患者无明显不适,但具有传染性。

前驱期

患者出现轻微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但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症状期

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如高热、皮疹、呼吸困难等,需要接受治疗。

康复期

患者逐渐恢复健康,症状消失,但仍需注意休息和营养,避免复发。

感染进程分期判断

02

护理评估要点

病史采集关键内容

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感染史,包括感染的类型、治疗情况、转归等。

感染史

了解患者近期用药情况,特别是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情况。

用药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医院感染相关的高危暴露,如接触感染患者、污染的环境等。

暴露史

生命体征动态监测

6px

6px

6px

定期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发热等感染症状。

体温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

呼吸

监测血压变化,警惕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血压

01

03

02

监测心率和脉搏,警惕心脏受累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心率与脉搏

04

实验室指标解读

血常规

关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辅助判断感染程度及治疗效果。

01

炎症指标

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可用于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

02

病原学检查

根据病情及感染部位,合理选择血培养、尿培养、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体,指导治疗。

03

03

常见护理诊断类型

体温调节失衡风险

体温过高

感染患者常常出现发热症状,体温过高可能加重病情,需要及时降温处理。

体温过低

体温波动大

部分感染患者可出现体温过低,低于正常体温,可能导致机体功能异常,需要加强保暖措施。

感染患者体温常不稳定,波动范围大,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1

2

3

体液电解质紊乱预警

感染患者食欲减退,摄入量不足,加之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容易导致脱水。

脱水风险

感染患者过度饮水或接受过多的静脉输液,可能导致水中毒,引起低钠血症等。

水中毒风险

感染、腹泻、呕吐等因素可导致钾、钠、钙等电解质失衡,需要及时纠正。

电解质失衡

感染扩散防控需求

感染部位处理

对感染部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如清创、换药等,控制感染扩散。

03

对感染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等进行严格消毒与灭菌处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02

消毒与灭菌

隔离措施

根据感染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01

04

护理干预策略

隔离措施执行规范

患者隔离

将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及时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01

接触隔离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需进行手卫生或手套使用等隔离措施。

02

环境隔离

对感染患者所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控制感染源传播。

03

转运隔离

感染患者转运时采取严格防护措施,避免污染其他区域。

04

确保抗菌药物剂量准确,避免剂量不足或过量。

药物剂量

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保证药物有效浓度。

给药途径

01

02

03

04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遵医嘱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治疗。

遵医嘱用药

定期监测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用药监测

抗菌药物应用监护

密切观察

对感染患者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

预防措施

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如定期翻身、拍背等,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康复护理

针对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并发症早期干预

05

特殊感染防控管理

多重耐药菌处理流程

6px

6px

6px

佩戴手套、口罩、防护衣等个人防护装备,并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接触患者前准备

对患者所处环境及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避免污染扩散。

环境消毒与处理

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单人间或采取床旁隔离,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患者隔离措施

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