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早期康复介入的临床实践指南2025
在重症患者中,早期康复的益处日益受到关注,我国儿童重症康复领域尚
处千起步阶段。为满足临床实践需求,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联
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组织国内专家制订"儿童重症早期康
复介入的临床实践指南(2025)。指南从儿童重症康复的可行性和重
症患儿常见系统功能防碍的早期康复两方面展开讨论,基千现有证据和循
证方法,针对10个关键问题提出推荐意见,为儿童重症康复实践提供参
考。儿童重症早期康复指在危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趋千稳定时,针对功能
陀碍所开展的早期康复治疗。近年来,证据表明早期康复不仅能使成人重
症患者获益,且已被证明是安全的[Il。但处千生长发育期儿童的生理、
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均不同千成人,儿激重症康复不能简单参照成人指南。
我国儿激重症康复体系虽在推进,但仍面临介入时机、评定与治疗等难题,
急需临床实践指南规范化发展[2]。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
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制订了“儿童重症早期康复的
临床实践指南(2025)(以下简称本指南)。考虑到儿激重症康复在
我国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发展的不平衡及指南的实用性,本指南主要从儿童
重症康复的可行性、重症患儿常见系统功能陷碍的早期康复两部分进行讨
论。
本指南遵循“世界卫生组织临床指南制订手册”方法,已在国际实践
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注册(PREPARE-2024CN86l制过程检
)。订中
索策略、结果及Meta分析数据可联系通信作者获取。
本指南适用千接诊患儿的医疗机构或儿童专科医院,使用人群是儿童
ediatricintensivecareunit,)
康复医学科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PICU
的医师、护士和康复治疗师,推荐意见针对PICU患儿。
l.指南专家工作组的组建:包括指导委员会(2名临床专家,监督制
订、审核推荐意见)、共识专家组(39名多学科成员,确定临床问题、
达成共识)、秘书与证据评价组(3名儿科及循证医学背景成员,负责文
献检索与评价)和方法学组(1名循证医学专家,提供方法学指导)。
2.临床问题的提出和确定:基千临床实践及现有文献,经过两轮讨论
初步拟定12个关键问题和3个开放式问题,通过指导委员会和部分专家
问卷(发放32份,回收31份)确定10个最终临床问题。
3.证据的生成: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PubedEmbas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等库,
M、、和数据
截至2024年7月14日,限中文或英文。秘书与证据评价组筛选、评价
文献,并提取数据,争议由指导委员会审核。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采用
系统评价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采用Cochrane偏倚评估工具
2.0版本,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nRCT)
采用非随机干预研究偏倚评估工具。病例数小千10的病例报告和病例系
列报告不纳入证据生成。
4.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的形成:采用证据评估和推荐意见分级策略
radin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