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考试模拟题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下列哪一项检查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早期诊断有帮助:()
A、血尿素氮增高,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
B、外周血发现异型淋巴细胞,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
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证据
D、肝素类物质增加
E、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
正确答案:B
2.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人数80%以上的年龄组为()
A、31~40岁
B、41~50岁
C、21~30岁
D、10~20岁
E、2~6岁
正确答案:E
3.疑为HIV携带者,应选择做哪项化验能确诊?
A、血常规
B、CD4+T细胞计数
C、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
D、ELISA法测抗-HIV
E、WB测抗-HIV
正确答案:E
4.某村一家举行婚宴,100余人参加。当天晚上有40余人发烧、呕吐、腹泻,其发病属于
A、流行
B、大流行
C、散发
D、暴发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总数下降,血小板减少
B、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
C、白细胞总数下降,血小板增加
D、白细胞总数正常,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
E、白细胞总数下降,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正确答案:B
6.伤寒复发的原因是()
A、再次感染伤寒杆菌
B、菌血症未完全清除
C、迟发性变态反应
D、抵抗力低时病灶内残存细菌再度繁殖入血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7.上述五项选择分别符合伤寒典型的血常规表现()
A、血白细胞正常
B、血白细胞增高,伴异常淋巴细胞增高及血小板减少
C、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D、血白细胞正常或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E、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正确答案:E
8.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
A、有病原体
B、有感染后免疫
C、有地方性
D、有传染性
E、有季节性
正确答案:D
9.与流脑患儿有密切接触的母亲、父亲应如何进行预防()
A、中草药预防
B、菌苗预防
C、早期检查及时发现继发新病人再及时治疗
D、高锰酸钾溶液漱口
E、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
正确答案:E
10.菌痢腹泻的特点不包括()
A、有腥臭味
B、伴有明显里急后重
C、每日可达10-20次
D、黏液脓血便
E、每次量少
正确答案:A
1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B、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C、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正确答案:C
12.关于病毒性肝炎,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A、甲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B、HBV、HCV、HDV主要经输血传播
C、丙肝抗体具有保护性
D、成人HEV感染多为显性感染
E、乙肝多为散发性发病
正确答案:C
13.伤寒患者经氧氟沙星治疗,入院后第5天体温降至37.7℃,第8天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出冷汗,全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抽出黄色粘稠腹腔积液,血白细胞计数15×109/L,N0.89,腹部X线片示膈下游离气体。主要病变部位最可能是()
A、回肠末端
B、升结肠
C、横结肠
D、胃、十二指肠
E、空肠末端
正确答案:A
14.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类传染病,并要求医疗机构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丙类,24小时
B、乙类,24小时
C、乙类,2小时
D、甲类,2小时
E、丙类,2小时
正确答案:A
15.伤寒病人出现腹胀,处理不正确的是()
A、可轻轻按摩腹部
B、可进食糖类饮食
C、肛管排气
D、用松节油热敷腹部
E、协助轻轻翻身
正确答案:B
16.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0”均升高
B、午后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C、长程弛张热、肝脾大,周围血象升高,肥达反应“H”升高
D、长程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
E、长程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正常,重度贫血,肥达反应阴性
正确答案:A
17.下面哪一项不是重型肝炎常见的并发症?
A、肝性脑病
B、消化道大出血
C、腹腔感染
D、肝肾综合征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确答案:E
18.有关HIV感染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抗体的血清仍具有传染性
B、在血清中可以同时存在抗体与病毒
C、HIV感染人体后能产生抗体,但中和抗体少,且抗病毒作用弱
D、感染HIV后,血清中即可检测出HIV抗体
E、HIV抗体阳性为感染的标志
正确答案:D
19.高热引起的惊厥处理为()
A、短期少量使用氢化可的松
B、使用镇静剂,首选地西泮
C、快速降温,首先降低室温,同时以物理降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