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发热门诊鉴诊流程图解.pptx
文件大小:2.2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2.48千字
文档摘要

发热门诊鉴诊流程图解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预检分诊流程

02

初步病情评估

03

检查检验流程

04

诊断分类标准

05

应急处理措施

06

后续管理要求

01

预检分诊流程

体温检测

使用体温计或体温枪进行体温测量,对于体温≥37.3℃的患者,视为发热患者。

发热患者识别标准

流行病学史调查

询问患者是否有疫情高发地区旅行史、居住史或与疑似、确诊患者接触史。

临床表现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咳嗽、乏力、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分诊级别判定依据

低风险

无流行病学史,体温≤37.3℃,且无其他症状。

中风险

存在流行病学史或体温≥37.3℃,伴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但症状较轻。

高风险

存在流行病学史,体温≥37.3℃,且伴有严重呼吸道症状或其他严重症状。

防护装备穿戴规范

工作人员

必须穿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工作服、乳胶手套等防护装备,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患者及陪同人员

环境消毒

在预检分诊区域必须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在医疗机构内的活动范围。

预检分诊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和区域。

1

2

3

02

初步病情评估

发热时间与热型

了解发热的持续时间和热度变化,有助于判断病因和病情。

伴随症状

详细询问发热伴随的其他症状,如咳嗽、头痛、皮疹、呼吸困难等。

既往病史

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慢性疾病、药物过敏史等。

旅行史与接触史

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外出旅行或接触过发热患者,以评估流行病学关联。

主诉与病史采集要点

监测血压变化,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血压监测

观察心率和心律变化,判断是否有循环系统异常。

心率与心律监测

01

02

03

04

准确测量体温,判断发热程度。

体温测量

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评估呼吸系统功能。

呼吸频率与深度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项目

流行病学关联筛查

疫情地区旅居史

询问患者近期是否到过疫情高发地区或接触过疑似病例。

聚集性发病史

了解患者周围是否有类似症状或疾病的患者,以评估聚集性发病的可能性。

职业暴露史

询问患者职业是否涉及动物、禽类、野生动物或相关环境,以评估职业暴露风险。

03

检查检验流程

常规实验室检测清单

血常规

了解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尿常规

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糖、细胞和细菌等,筛查尿路感染和其他疾病。

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评估感染的程度和炎症反应。

电解质和肾功能

了解体内电解质平衡和肾功能状态。

检查肺部感染,如肺炎。

胸部X光

影像学检查适应症

检测腹腔内是否有脓肿、包块或积液等异常。

腹部超声

评估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炎或脑膜炎。

头颅CT或MRI

诊断血管炎或血栓等血管病变。

血管造影

检测链球菌性咽炎,指导抗生素使用。

链球菌咽拭子培养

快速评估肾功能。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测定

01

02

03

04

快速筛查流感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抗原检测

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和酸碱平衡状态。

血糖和血气分析

快速检测项目应用

04

诊断分类标准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4天内与流感样病例有接触史或曾前往流感高发区域。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加。

疑似病例判定条件

重症预警指标识别

持续高热

发热超过3天,且最高体温≥39℃。

02

04

03

01

精神状态异常

出现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神经精神症状。

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

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出现鼻翼扇动、吸气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

基础疾病加重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病原体鉴别

与流感、普通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

临床表现鉴别

实验室检查鉴别

通过血常规、血生化、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与其他病原体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核心维度

05

应急处理措施

隔离观察实施规范

设立专门隔离区域

发热门诊应设置独立的隔离观察区,远离其他诊疗区,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消毒物品。

严格隔离措施

对疑似传染病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防护

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需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定时巡查

医护人员需定时巡查隔离区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危重患者抢救流程

立即抢救

发现危重患者,立即启动抢救流程,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迅速评估病情

快速评估患者病情,明确抢救重点,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紧急呼叫

及时呼叫相关科室或专家进行会诊,协同抢救。

抢救记录

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及患者生命体征等信息,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触发条件

会诊流程

会诊专家

后续跟踪

发热门诊遇到复杂病例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应触发多学科会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