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发热门诊就诊及处置流程.pptx
文件大小:1.3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2.76千字
文档摘要

发热门诊就诊及处置流程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预检分诊流程

02

接诊流程规范

03

辅助检查执行

04

处置措施分类

05

隔离与转诊流程

06

后续管理要求

01

预检分诊流程

体温测量

采用体温枪、体温计等设备对就诊者进行体温测量,并进行准确登记。

体温异常者处理

发现体温异常者,需立即将其引导至发热门诊,并进行进一步排查。

体温初筛与登记

询问就诊者病史

了解就诊者是否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病例,以及接触时间、地点等具体情况。

接触史调查

旅行史调查

询问就诊者近期是否到过疫情高发地区或接触过相关人员。

询问就诊者是否有与发热、咳嗽等症状相关的病史。

流行病学调查内容

分诊等级划分

根据就诊者体温、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

分诊等级判定标准

高风险人群处理

对于高风险人群,需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上报相关部门。

低风险人群处理

对于低风险人群,可进行常规治疗,但需加强观察,并告知其注意事项。

02

接诊流程规范

医生问诊关键要点

问诊内容全面

详细询问患者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接触史、疫苗接种史等。

02

04

03

01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通过询问患者症状出现时间、程度、伴随症状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重点关注流行病学史

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疫区旅居史、接触史等,以判断是否存在传染病风险。

排除其他疾病

通过问诊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体格检查操作步骤

测量体温

准确测量体温,判断患者是否发热。

观察体征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呼吸、心率、血压等体征,评估患者整体状况。

检查皮肤粘膜

检查皮肤粘膜是否有皮疹、出血点、瘀斑等异常表现。

肺部检查

听诊肺部是否有湿啰音、哮鸣音等异常呼吸音。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史,初步判断是否为感染性疾病。

排除感染性疾病后,考虑非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如考虑为传染病,需根据传染病种类、传播途径等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并上报相关部门。

对于无法明确诊断的发热患者,需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初步诊断分类依据

感染性疾病

非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

发热待查

03

辅助检查执行

尿常规

检测尿液中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有助于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

血清学检测

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有助于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原体检测

通过咽拭子、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测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血常规

了解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基本情况,辅助判断病原体类型。

实验室检测项目选择

胸部X光

用于排查肺炎、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

腹部B超

检查腹部脏器情况,如肝、胆、脾、胰等,有助于腹腔脏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脑电图

用于评估脑部功能,辅助诊断脑膜炎、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核磁共振(MRI)

对脑部、脊髓等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价格昂贵,一般不作为首选。

影像学检查适用场景

检测结果时效性

快速检测可在短时间内得出结果,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阳性结果意义

阳性结果提示患者可能感染了某种病原体,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阴性结果意义

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由于采样时间、检测方法等因素导致假阴性,需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判断。

准确性评估

快速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样本质量、操作方法等,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快速检测结果解读

01

02

03

04

04

处置措施分类

针对流感病毒、SARS等病毒性疾病,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

对于细菌性感染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

抗生素

针对患者体温升高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

对于不能进食或饮水的患者,及时给予静脉输液等液体补给。

液体补给

采取物理方式如散热毯、冰袋等降低体温。

散热降温

降温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降温导致体温过低。

避免过度降温

01

02

03

04

定时测量体温,及时发现体温升高并采取相应措施。

体温监测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加散热效果。

保持通风

物理降温操作规范

留观病例判定标准

病情严重度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留观。

病因不明

对于无法明确诊断或疑似传染病的病例,应留观进行进一步观察。

治疗效果

根据治疗效果,决定是否需要继续留观或调整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

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更加谨慎留观。

05

隔离与转诊流程

体温高于37.3℃或有发热症状的患者需立即隔离。

有与传染病患者接触史或来自疫区的人群需隔离观察。

出现咳嗽、乏力、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的患者需隔离。

经过医学检查确定需要隔离治疗的患者。

疑似病例隔离标准

体温异常

流行病学史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