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点
汇报人:文小库
2025-05-09
目
录
CATALOGUE
02
日常管理措施
01
防控体系构建
03
应急处置规范
04
健康宣传教育
05
重点环节防控
06
长效机制建设
防控体系构建
01
由校领导、校医院、学生管理部门等负责人组成,负责全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领导小组
加强校医院或医务室建设,配备专业校医,负责传染病监测、报告和防控。
校医队伍
设立专门负责传染病防控的部门或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和具体实施。
专门机构
01
03
02
传染病防控组织架构
建立学生传染病防控自我管理组织,配合学校做好防控工作。
学生自我管理
04
应急预案制定流程
风险评估
对校园内传染病流行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防控重点和应急措施。
01
预案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
02
预案演练
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03
预案更新
根据传染病疫情形势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04
校医院
负责传染病监测、报告、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学生管理部门
负责学生健康教育、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等工作,协助做好隔离和消毒措施。
后勤保障部门
负责提供防控物资和设备,保障校园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
教学管理部门
负责调整教学计划,做好因病学生的教学安排和补课工作。
部门协同责任分工
日常管理措施
02
每日定时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体温检测
定期开展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收集学生的健康信息和疾病史。
健康状况调查
每天早晨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隔离生病学生。
晨检制度
学生健康监测机制
校园环境卫生标准
环境清洁
保持校园内环境整洁,定期清扫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
01
保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定期开窗通风换气。
02
消毒措施
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及学生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
03
通风换气
病例报告与追踪流程
病例报告
一旦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规定进行隔离。
01
接触者追踪
对确诊病例的接触者进行追踪,并进行医学观察,确保无遗漏。
02
病例处理
按照传染病防治要求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符合返校标准。
03
应急处置规范
03
立即隔离
发现疑似传染病学生,应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与其他学生接触。
及时报告
第一时间向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同时上报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
追踪管理
对疑似病例进行追踪,了解其行动轨迹和接触人员,为后续防控提供依据。
医学排查
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医学排查和采样检测工作,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疑似病例处理预案
隔离观察区应远离教学区、食堂、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独立设置,通风良好。
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防护用品等,确保满足隔离观察需求。
隔离观察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同时做好日常消毒和清洁工作。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隔离观察区设置要求
选址合理
设施完备
严格管理
医学观察
疫情信息通报机制
及时准确
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传达到师生、家长和相关部门。
01
保密措施
对涉及个人隐私的疫情信息严格保密,防止信息泄露和扩散。
02
舆情引导
加强舆情监控,及时回应师生、家长关切,避免引起恐慌和混乱。
03
信息报告
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间要求,向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疫情信息。
04
健康宣传教育
04
传染病知识普及内容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介绍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常见症状等,重点强调预防措施。
传染病预防方法
健康生活方式
详细讲解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和接触性传染病等,包括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等。
强调合理营养、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体抵抗力。
1
2
3
卫生习惯培养方案
个人卫生习惯
培养学生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等个人卫生习惯,减少病菌滋生和传播。
01
环境卫生管理
加强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消除病菌滋生环境。
02
垃圾处理与分类
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垃圾,尤其是废弃口罩、手套等可能带有病菌的物品,防止病菌传播。
03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群等方式,向家长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家长防范意识。
家长教育
建立家校协作机制,共同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报告传染病疫情。
家校协作
利用学校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社会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扩大宣传范围。
社会宣传
家校联动宣传策略
重点环节防控
05
聚集性活动管理规范
大型室内聚集活动
暂停或取消,避免人群聚集,减少传播风险。
01
室外活动
尽可能在空旷、通风处进行,保持安全距离,佩戴口罩。
02
活动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