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流行性乙型脑炎可能引起后遗症下治疗方法,不适用于后遗症期的是
A、支持治疗
B、病原治疗
C、康复治疗
D、中医治疗
E、对症治疗
正确答案:B
2.患者,男,27岁。突起高热、抽搐、昏迷、颈硬,贫中,脾大,血压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暑
B、脑型疟疾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中毒性菌痢
E、流行性乙型脑炎
正确答案:B
3.病毒性肝炎急性重症型,最突出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A、黄疸迅速加深表现
B、腹水及肾功能不全
C、出血倾向
D、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E、肝脏迅速缩小表现
正确答案:D
4.EB病毒为
A、单股负链RNA
B、部分双链,部分单链的环状DNA
C、单股RNA
D、双股DNA
E、单股DNA
正确答案:D
5.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定程度,使初发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
A、二重感染
B、重复感染
C、再燃
D、再感染
E、复发
正确答案:E
6.患者,男,32岁,农民。发热、腰痛5天,无尿3天就诊。目前患者躁动不安,眼睑水肿,体表静脉充盈,心率120次/min,BP22.67/12kPa(170/90mmHg).最有效的处理是
A、口服硫酸镁导泻疗法
B、静脉输注甘露醇
C、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D、静脉滴注苄胺唑啉
E、血液透析
正确答案:E
7.恢复期携带者是
A、发生于潜伏期之后
B、发生于隐性感染之后
C、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D、发生于潜伏性感染之后
E、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
正确答案:E
8.下列关于疟疾的免疫和发病原理,错误的是
A、疟原虫在人体内增殖引起强烈的香噬反应
B、多次发作后可获得免疫力,血中疟原虫完全消失,发作停止
C、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
D、疟疾反复发作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E、感染疟原虫后免疫力产生缓慢,维持时间不长
正确答案:B
9.下列哪项是金葡菌败血症的主要临床特点
A、易并发心内膜炎
B、迁徙性损害
C、皮肤淤点
D、双峰热
E、持续高热
正确答案:B
10.患者,男,30岁,农民。突起畏寒、发热、动周身酸痛、轻咳、痰中带血丝,于8月22日入院。体格检查:T38°C,眼结膜充血,腹股沟淋巴结约蚕豆大,有触痛。血常规:WBC12x109/L.N0.85,L0.15,Hb124g/L.尿蛋白(+)。为了协助诊断,上述病例最应收集的资料是
A、钩体疫水接触史
B、外伤史
C、毒物接触史
D、在外用餐情况
E、烟酒嗜好
正确答案:A
11.患者,男,27岁,农学院技术员。7天前到越南养鸡场参观,2天前高热,全身酸痛,咳嗽。X线发现双肺实质炎症及右侧胸腔少量积液。临床诊断考虑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钩端螺旋体病
C、人禽流感
D、流行性感冒
E、恙虫病
正确答案:C
12.血吸虫导致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类型是
A、型变态反应
B、I型变态反应
C、I型变态反应
D、V型变态反应
E、IV型变态反应
正确答案:E
13.乙型脑炎病毒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A、属虫媒病毒
B、其基因组结构为单股DNA
C、该病毒引起的乙脑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D、病毒抗原稳定
E、为嗜神经病毒
正确答案:B
14.晚期血吸虫病实质上是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可出现黄疸、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临床表现,预后较差。晚期血吸虫病与严格意义上的肝硬化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
A、无I型胶原增生
B、无严重的门静脉高压
C、无明显的假小叶形成
D、无肝功能失代偿
E、肝脏质地软
正确答案:C
15.鉴别菌痢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
A、毒血症的轻重
B、潜伏期的长短
C、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D、大便检查病原体
E、大便常规中红细胞的多少,是否有巨噬细菌或夏科莱登结晶
正确答案:D
16.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小血管炎及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B、肾内形成免疫复合物
C、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
D、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损伤及出血
E、胃间质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
正确答案:C
17.患者,男,23岁,渔民。腹泻--8,大便6~7次/日,为水样便,无发热及里急后重感,便常规:脓细胞0~5/HP,便涂片染色,见G.短小弯曲杆菌,悬滴检查:见细菌活动力强。这种细菌最可能是
A、大肠杆菌
B、伤寒杆菌
C、肠道弯曲杆菌
D、瘌疾杆菌
E、霍乱弧菌
正确答案:E
18.关于伤寒杆菌,说法错误的是
A、革兰染色阴性
B、属于沙门菌属的C群
C、不形成芽孢
D、不产生外毒素
E、菌体裂解产生内毒素
正确答案:B
19.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A、兔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B、获得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