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气体不属于刺激性气体()
A.氯气
B.一氧化碳
C.氨气
D.二氧化硫
答案:B。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氯气、氨气、二氧化硫都属于刺激性气体,而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
2.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而引起的。
A.粉尘
B.有毒气体
C.化学物质
D.放射性物质
答案:A。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3.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以上的作业。
A.1
B.2
C.3
D.4
答案:B。根据相关规定,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4.以下哪种噪声对人体危害最大()
A.稳态噪声
B.脉冲噪声
C.间断噪声
D.低频噪声
答案:B。脉冲噪声是指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dB的噪声。脉冲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比稳态噪声、间断噪声和低频噪声更大,容易引起听力损伤等问题。
5.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是()
A.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
B.生产环境调查、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和超声检查
C.职业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D.职业史、既往病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
答案:A。职业中毒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职业史(了解接触毒物的情况)、劳动卫生条件调查(评估工作环境中毒物的存在和浓度等)、症状和体征(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检测体内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等)。
6.防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减少肺毛细血管渗出,改善肺通气功能等处理措施,适用于()
A.窒息性气体中毒
B.刺激性气体中毒
C.有机溶剂中毒
D.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答案:B。刺激性气体中毒后,会引起呼吸道黏膜和肺组织的损伤,防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减少肺毛细血管渗出、改善肺通气功能等处理措施是针对刺激性气体中毒的重要治疗原则。
7.下列哪种射线可用于工业探伤()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红外线
答案:C。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用于工业探伤,检测金属材料内部的缺陷等。α射线和β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弱,红外线主要用于加热等方面。
8.长期接触苯可引起()
A.白血病
B.尘肺
C.矽肺
D.肝癌
答案:A。苯是一种有机溶剂,长期接触苯可对造血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尘肺和矽肺主要是由于吸入粉尘引起的,苯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肝癌。
9.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可分为()
A.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B.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无机粉尘
C.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有机粉尘
D.无机粉尘、有机粉尘
答案:A。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可分为无机粉尘(如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等)、有机粉尘(如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有机粉尘等)和混合性粉尘(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粉尘)。
10.以下不属于职业卫生常用的生物监测指标的是()
A.血中铅含量
B.尿中汞含量
C.呼出气中苯含量
D.头发中锌含量
答案:D。职业卫生常用的生物监测指标主要是检测体内与职业接触毒物相关的物质或其代谢产物,血中铅含量、尿中汞含量、呼出气中苯含量都与职业接触的毒物有关,而头发中锌含量一般与职业接触关系不大。
11.噪声聋是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dB(A)。
A.75
B.80
C.85
D.90
答案:C。根据相关标准,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
12.以下哪种防护用品不属于头部防护用品()
A.安全帽
B.防护头罩
C.耳塞
D.工作帽
答案:C。耳塞是用于耳部防护,减少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不属于头部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头罩和工作帽都属于头部防护用品,可保护头部免受物体打击等伤害。
13.职业卫生标准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指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接触的浓度。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60分钟
答案: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是指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
14.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