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传染病报告与管理考核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甲类传染病有()
A.鼠疫、霍乱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艾滋病、狂犬病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选项B中麻疹属于乙类传染病,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选项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按甲类管理;选项D艾滋病、狂犬病均为乙类传染病。
2.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除了()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期限为30天
答案:D
解析: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并非固定为30天。A、B、C选项均是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A.1
B.2
C.6
D.12
答案:B
解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4.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年。
A.1
B.2
C.3
D.5
答案:C
解析: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以便于后续的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工作。
5.以下哪种传染病不属于丙类传染病()
A.流行性感冒
B.手足口病
C.血吸虫病
D.麻风病
答案:C
解析: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风病等。血吸虫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6.某医疗机构在诊治过程中发现一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在()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1
B.2
C.6
D.12
答案:B
解析:甲型H1N1流感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管理,发现疑似病例应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7.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B.急性病例、慢性病例
C.轻型病例、重型病例
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答案:A
解析: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其他选项不是传染病报告病例的分类方式。
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年。
A.1
B.2
C.3
D.5
答案:C
解析:同第4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
9.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答案:A
解析: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0.医疗卫生人员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医疗卫生人员在发现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都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规定报告。
11.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张传染病报告卡。
A.1
B.n
C.n-1
D.2
答案:B
解析: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传染病时,应分别填写n张传染病报告卡,以便准确记录和报告每种传染病的情况。
12.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病报告的基本要求()
A.早发现
B.早诊断
C.早隔离
D.早治疗
E.早公布
答案:E
解析:传染病报告的基本要求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公布不属于传染病报告的基本要求。
13.以下哪种情况需要进行订正报告()
A.患者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
B.患者的诊断时间发生变化
C.患者的报告单位发生变化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当患者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