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重症医学科模拟练习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23.65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2.57千字
文档摘要

重症医学科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休克的常见病因

A.失血

B.严重感染

C.过敏

D.冠心病

答案:D。休克常见病因包括低血容量性(如失血)、感染性(严重感染)、过敏性等,冠心病本身一般不是休克的直接常见病因。

2.反映左心功能的最重要指标是

A.中心静脉压

B.肺毛细血管楔压

C.心排出量

D.动脉血压

答案:C。心排出量是反映左心功能的重要指标,中心静脉压反映右心前负荷,肺毛细血管楔压反映左心前负荷,动脉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肺透明膜形成

B.肺纤维化

C.肺不张

D.肺充血、水肿

答案:D。ARDS早期主要表现为肺充血、水肿,肺透明膜形成是进展期表现,肺纤维化是后期表现,肺不张不是早期主要病理变化。

4.以下哪种心律失常在重症患者中最需要紧急处理

A.房性早搏

B.室性早搏二联律

C.房颤

D.心室颤动

答案:D。心室颤动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失去有效射血功能,需要立即进行电除颤等紧急处理,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联律、房颤相对心室颤动紧急程度低。

5.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是

A.1分钟内

B.4-6分钟

C.10分钟

D.15分钟

答案:B。心脏骤停后4-6分钟内是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大脑等重要器官会发生不可逆损伤。

二、多选题

1.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包括

A.维持氮平衡

B.提供足够能量

C.促进伤口愈合

D.增强免疫力

答案:ABCD。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患者可以维持氮平衡,提供足够能量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患者康复。

2.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前性因素有

A.大量失血

B.严重脱水

C.心功能不全

D.肾动脉狭窄

答案:ABC。大量失血、严重脱水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功能不全使心输出量降低,均可引起肾灌注不足,属于肾前性因素;肾动脉狭窄属于肾性因素。

3.关于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下列正确的有

A.气压伤

B.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C.氧中毒

D.低血压

答案:ABCD。机械通气可能导致气压伤,如气胸等;长时间使用呼吸机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浓度吸氧可导致氧中毒;正压通气影响回心血量可引起低血压。

4.以下属于重症患者常用的监测指标有

A.心率

B.血压

C.血氧饱和度

D.中心静脉压

答案:ABCD。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都是重症患者常用的监测指标,可反映患者的循环、呼吸等功能状态。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包括

A.缺血-再灌注损伤

B.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C.肠道细菌移位

D.免疫功能紊乱

答案:ABCD。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肠道细菌移位可引发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可影响机体防御机制,这些都是MODS的发病机制。

三、简答题

1.简述休克的治疗原则

答:休克的治疗原则包括:①一般处理:患者取平卧位或中凹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注意保暖等。②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根据病情选用晶体液、胶体液等。③积极处理原发病:如控制出血、抗感染等。④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适当纠正。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调节血管张力。⑥治疗DIC改善微循环:当出现DIC时,使用肝素等药物。⑦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在感染性休克等情况下可适当使用。⑧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如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2.简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标准

答:目前ARDS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柏林定义:①明确诱因下1周内出现的急性或进展性呼吸困难。②胸部X线或CT显示双肺浸润影,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肺叶/全肺不张和结节影解释。③呼吸衰竭不能完全用心力衰竭或液体负荷过重解释。④根据氧合指数(PaO?/FiO?)进行分级:轻度:200mmHg<PaO?/FiO?≤300mmHg;中度:100mmHg<PaO?/FiO?≤200mmHg;重度:PaO?/FiO?≤100mmHg。

3.简述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答: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如下:①评估现场环境安全,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和脉搏。②如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叹息样呼吸,立即呼救并启动急救系统。③将患者仰卧在硬板或地面上,解开上衣。④进行胸外按压:两手掌根重叠,手指翘起,置于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⑤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或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⑥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观察胸廓起伏。⑦按照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