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种心律失常在重症患者中最容易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A.房性早搏
B.室上性心动过速
C.室性心动过速
D.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C
解析:室性心动过速时,心室收缩失去正常的节律和顺序,心输出量显著减少,极易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如低血压、休克等。房性早搏通常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在发作时间较长或心室率过快时才会有较明显影响;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
A.肺顺应性增加
B.肺内分流减少
C.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多
答案:C
解析:ARDS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以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导致ARDS患者低氧血症的重要原因。肺顺应性降低使得肺的扩张困难;肺内分流增加导致静脉血未经氧合直接进入动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引起肺泡萎陷。
3.关于休克的治疗原则,下列哪项不正确?
A.尽早去除休克病因
B.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C.增加心脏功能
D.首先使用血管收缩剂升高血压
答案:D
解析:休克治疗的原则是尽早去除病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强心脏功能和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血管收缩剂一般不作为首选,因为在未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使用血管收缩剂会使外周血管进一步收缩,加重组织缺血缺氧。应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4.中心静脉压(CVP)的正常范围是:
A.2~5cmH?O
B.5~12cmH?O
C.12~15cmH?O
D.15~20cmH?O
答案:B
解析: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其正常范围是5~12cmH?O。CVP可反映血容量、右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等情况,是监测休克患者补液量和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5.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急性心力衰竭
D.单纯性胆囊结石
答案:D
解析:MO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急性危重病情况下,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力衰竭都可能是MODS的表现。而单纯性胆囊结石是一种局部的疾病,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多个器官功能障碍。
6.对重症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时,首选的途径是:
A.周围静脉营养
B.中心静脉营养
C.肠内营养
D.肠外营养
答案:C
解析:对于重症患者,只要胃肠道功能允许,应首选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状态,能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和感染的发生,且操作相对简单、安全,费用较低。只有在胃肠道功能障碍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时,才考虑肠外营养,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途径给予。
7.以下哪项是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重要指标?
A.血小板计数升高
B.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C.纤维蛋白原增多
D.D-二聚体升高
答案:D
解析: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IC时由于凝血系统激活,大量纤维蛋白形成并被降解,导致D-二聚体升高,是诊断DIC的重要指标之一。DIC患者血小板计数通常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
8.重症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是:
A.胃酸分泌过多
B.胃黏膜缺血
C.幽门螺杆菌感染
D.胃蛋白酶活性增强
答案:B
解析:重症患者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导致胃黏膜缺血,这是应激性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虽然胃酸分泌、胃蛋白酶活性等也可能参与溃疡的形成,但胃黏膜缺血是关键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在应激性溃疡中并非主要原因。
9.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室性早搏,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利多卡因
B.普罗帕酮
C.胺碘酮
D.维拉帕米
答案:A
解析:利多卡因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它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降低心室肌的兴奋性,有效控制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普罗帕酮、胺碘酮也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但不是急性心肌梗死室性早搏的首选。维拉帕米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10.下列哪项不是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A.喉头水肿
B.气管食管瘘
C.肺不张
D.血压升高
答案:D
解析: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包括喉头水肿、气管食管瘘、肺不张等。喉头水肿是由于气管导管对喉部的刺激和压迫引起;气管食管瘘可能是由于长时间气管插管或导管位置不当导致;肺不张可因气管导管堵塞、分泌物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