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管理方案.docx
文件大小:24.26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4.17千字
文档摘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管理方案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关注经济效益,更需要重视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作为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控制与工作相关的健康和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安全管理方案旨在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全面、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二、目标与方针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积极推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职业健康安全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加强与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2.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减少事故发生率,将事故发生率控制在[X]%以内。

-降低职业病发病率,确保职业病发病率不超过[X]%。

-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技能,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合格率达到100%。

-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不断完善。

三、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

1.安全管理委员会

-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担任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安全管理委员会是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重大决策,协调解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定期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总结分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2.安全管理部门

-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部门是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组织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和教育等工作。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向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3.各部门职责

-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贯彻执行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本部门的安全生产。

-各部门应设立兼职安全管理员,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日常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和隐患。

4.员工职责

-员工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主体,应严格遵守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员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发现安全事故和隐患应及时报告。

四、风险识别与评估

1.风险识别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包括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设备设施、工作环境等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识别,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危害后果。

-组织员工参与风险识别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风险评估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标准,根据危险因素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可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风险评估周期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评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设备设施、工作环境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对新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等进行引入前,应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五、风险控制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员工与危险因素的接触。例如,在危险作业场所设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操作和监控。

-对设备设施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例如,设置安全防护装置、警示标志等,防止员工发生意外事故。

-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应及时进行维修和改造。

2.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