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
日期:
预防地震安全教育
CATALOGUE
目录
01
地震基本常识
02
居家防护措施
03
应急物资准备
04
避险行动准则
05
自救互救技能
06
教育普及机制
01
地震基本常识
地震形成原理
地震是地球内部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结果,主要由地壳运动引起,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类型。
地震类型
构造地震是最常见的地震类型,占全球地震的90%以上,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火山地震与火山活动有关,一般规模较小但可能伴随岩浆活动;陷落地震则由于地下洞穴或矿坑塌陷等原因引起。
地震形成原理与类型
震级与烈度分级标准
震级
震级是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一般采用里氏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
烈度
震级与烈度关系
烈度是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等破坏程度的等级,一般分为12个等级,从I度到XII度,烈度越高表示破坏越严重。
震级与烈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并非一一对应,同一震级在不同地区可能造成不同的烈度。
1
2
3
地震预警信号识别
地震预警信号是通过地震监测台网实时监测到的地震波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发出的预警信号。
地震预警信号
地震预警信号主要包括地震波到达前的预警信息、地震波到达时的警报声以及地震波到达后的灾害评估信息。
预警信号类型
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号时,应根据信号类型和内容迅速采取避震措施,如迅速躲到桌下、床下等坚固物体旁,避免在窗户、镜子等易碎物品附近停留,同时保持头部和身体的稳定。
预警信号识别方法
02
居家防护措施
建筑结构抗震标准
钢结构
钢结构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能有效抵抗地震产生的变形。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拉力及剪切力,是目前常用的抗震结构。
隔震与减震技术
在建筑底部安装隔震支座、耗能减震器等装置,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重物低放
将书架、柜子等高大家具固定在墙上,增加稳定性。
高大物品固定
物品防倾倒装置
使用防滑垫、L型固定架等装置,防止物品在地震时晃动倾倒。
将笨重的家具、电器等物品放置在低处且固定的位置,防止倾倒伤人。
家具物品固定方法
电气安全
检查电气线路、插座等是否老化、松动,及时维修或更换。
燃气安全
定期检查燃气管道、阀门等是否漏气,确保安全使用。
门窗玻璃
检查门窗是否牢固,玻璃是否贴有防爆膜,以防地震时破碎伤人。
室内悬挂物品
避免悬挂重物或易掉落物品,如吊灯、挂画等,确保地震时室内安全。
安全隐患排查要点
03
应急物资准备
纱布、绷带、创口贴、棉球、医用胶带等。
敷料
医用剪刀、镊子、体温计、手电筒、哨子等。
器械
01
02
03
04
包括常用急救药品,如止痛药、消炎药、抗生素、止血药等。
药品
口罩、防护手套、保鲜膜、冰袋等。
其他
家庭急救包配置清单
应急通讯设备要求
手机
充足电量,并设置好紧急联系人。
对讲机
便于在通讯中断时与家人或外界联系。
收音机
可以接收应急广播或求救信号。
备用电池和充电器
确保通讯设备持续使用。
水电燃气应急处理
水
储备足够的饮用水和净水片,关闭水阀避免水管破裂。
电
燃气
关闭电源开关,避免触电危险,准备手电筒、应急灯等照明设备。
关闭燃气阀门,检查是否有泄漏,准备应急燃气炉或罐装燃气。
1
2
3
04
避险行动准则
室内避震三角区选择
靠近墙角
地震时,墙角是最稳定的区域,可以选择靠近墙角躲避。
避开重物
避免靠近大型家具、悬挂物品或易倒的物品,以防止被砸伤。
远离窗户
窗户是玻璃制品,地震时容易破裂,远离窗户可以避免被玻璃碎片伤害。
空旷地带
避免靠近建筑物、树木、街灯和电线杆等,防止被倒塌的建筑物或树木砸伤。
远离建筑物
稳定地面
选择稳定的地面,避开地裂缝、塌陷等危险区域。
地震时,应尽量到空旷的地带躲避,如广场、操场等。
户外避险场所判断
学校
在学校时,应迅速躲到课桌下或墙角,避免在窗户边、走廊等地方停留。
特殊场所应对策略
商场
在商场中,应迅速躲到坚固的柜台下或墙角,避免乘坐电梯,尽量从安全出口撤离。
地铁
在地铁中,应紧握扶手,保持稳定,等待工作人员指引,不要擅自打开车门或紧急疏散门。
05
自救互救技能
受困环境生存技巧
在地震发生后,应迅速找到稳固的避难所,如桌子下、内墙角、厨房等空间较小且结实的地方,避免被坍塌的建筑物压伤。
寻找避难所
在避难所内寻找可能的食物和水源,如罐头、干粮、瓶装水等,以备不时之需。
寻找食物和水
在避难所内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不要盲目行动,利用手电筒、手机等工具发出求救信号,耐心等待。
等待救援
在受伤后,要迅速采取止血措施,避免失血过多。常用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等。
止血包扎基础操作
止血
对于开放性伤口,应及时进行包扎,以避免感染。可用干净的纱布、绷带等物品进行包扎,注意松紧适度。
包扎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