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型灌区生态保护导则》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含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工作内容等)
根据中国灌区协会团体标准研制计划安排,2024年1月,启动编制《北
方大型灌区生态保护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工作。主编单位和参编单
位在广泛搜集资料、总结前期工作并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导则》
的征求意见稿。
1、任务来源
北方大型灌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
与农业生产的重大使命。灌区的可持续发展高度依赖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生态保护是构建“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
科学、生态良好”型灌区的关键部分,是保障灌区长期稳定运行和农业生
产力的重要基石,也是体现灌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服务支撑能力、生态安
全保障能力、绿色发展支撑能力以及乡村宜居环境质量的重要前提。然而,
长期以来,北方大型灌区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削弱了灌区的农业生产能力,还影响了区域内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给灌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大力推进,虽是灌区水资源
利用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但生态退化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在改造
工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治、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
-1-
生态型渠系建设等生态保护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缺乏统一的指引和
标准,导致不同区域工作效果参差不齐,进而影响灌区整体可持续发展;
灌溉退水夹带农业面源污染物,致使灌区及周边水体污染现象依旧存在,
破坏了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等。随着国家
对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提出更高要求,灌区生态保护工作的重
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一套科学、操作且可推广的指引性
文件,推动灌区生态保护工作从零散、经验式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系统地指导灌区生态保护工作,以确保灌区可持续发展和周边生态环境保
护。
《导则》的编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这不仅能为灌区水土保
持与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助力北方大型灌区优化生态保护工作模
式,推动北方大型灌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更是为了应对未
来更加复杂的生态保护挑战,确保粮食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
2、编制单位主要工作过程
20241
年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作为主
编单位组建了标准编制工作组,确定了参编单位于参编人员,明确参编单
位的内容分工。
主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主要起
草人曹炜,负责组织协调与项目的整体推进工作。
参编单位: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镫口灌
-2-
区管理中心;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413
年月至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
牵头编制《导则》工作大纲,组织参编人员讨论《导则》框架结构。
202448
年月至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
组织参编人员集中编写相关内容章节,完成《导则》初稿编制。随后组建
由编制团队核心成员和外部专家构成的内部审核团队,开展初稿内部审核
工作,对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20249
年月,编制单位向中国灌区协会提交《导则》标准的立项申请
资料。
20241011
年月至月,中国灌区协会组织专家对该标准进行函审,经
73/41125
名专家审核并投票,超专家同意该项标准立项,协会于月日
202444
发出批准立项的通知(中灌协〔〕号文)。
2024126
年月日,标准立项专家与编制单位进行了视频沟通会。
202513
年月至月,编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