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农码”赋能“土特产”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
(2025—2027年)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缩小“三大差距”,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三农”标
志性成果,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
年)》工作要求,助力农产品品牌赋能提升,现提出如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盯以“千万
工程”统领牵引缩小“三大差距”战略目标,围绕新时代浙江“三
农”工作“369”行动,以全链实现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提能为
导向,以一码赋能、全链追溯为基本手段,充分发挥“浙农码”
在农业生产领域标识、溯源、预警等功能,提升“码汇大数据、
码通大市场、码优大服务”数字化管理效能,助力农产品优质优
价发展机制构建,为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先行探索高质
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2025年,建成农产品数字化生产基地300个,3大类15种重
点品种农产品实现重点主体“浙农码”承诺证开具全覆盖,针对
-1-
龙井茶、地方猪、中华鳖、杨梅等20种“土特产”建立“浙农码”
品牌数字化管理机制,“浙农码”赋码用码总量超10亿次。
到2027年,通过“浙农码”赋能,“土特产”品牌市场认可
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优质优价机制初步形成:
——“土特产”主体全覆盖,“浙农码”全面覆盖省内农产品
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以上生产主体,“浙
农码”赋码用码总量超16亿次,全省建成100家全产业链“亮码”
主体,农产品数字化生产基地1000个以上;
——“土特产”产品全覆盖,“浙农码”标识与承诺证深度融
合,重点主体生产经营的3大品类20种重点品种农产品实现数字
化追溯,“浙农码”赋码所有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产品;
——“土特产”品牌全覆盖,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标识与“浙
农码”深度融合,“浙农码”赋能“土特产”品牌体系基本建成,
“浙农码”土特产品牌数字化管理机制覆盖全省,建成单条产值
超十亿元、超百亿元的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分别达到150条
和20条。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提升生产主体赋码用码。
1.推进主体赋码应赋尽赋。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
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以上生产主体为重点,以“浙农优品”“浙
农牧”“浙农渔”等应用为基础,摸清赋码主体基本底数,查找盲
-2-
区短板,全面统一“浙农码”主体赋码规则,规范数据采集。通
过线上协助主体备案、实地指导主体操作,帮助未赋码规模生产
主体尽快赋码,快速解决推进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实现应赋
尽赋。到2027年,“浙农码”赋码用码总量超16亿次。
2.推动主体数据码上汇集。统筹“数字+机械+设施”建设,
以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为重点,集成推广温湿度物联感知、
病虫害自动监测、肥水智能管控、质量闭环追溯等新技术新装备,
支持主体围绕农业生产、管理、服务开展全链条设施化、数字化、
智能化改造,强化生产档案记录和质量追溯管理,2027年全省建
成农产品数字化生产基地1000个以上,加快全链条生产数据向“浙
农码”归集。
3.培育壮大亮码龙头。引导一批产业链条长、行业影响力大
的龙头主体,以强化全程质量控制、提升全链条品牌价值为导向,
探索“浙农码”与承诺证、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等标识“多
码合一”机制。以“一个主体、一个方案、一个团队”培育模式,
分主体拟制基于“浙农码”的“多码合一”实施方案,加大政策
和技术支撑力度。到2027年,全省建成100家全产业链“亮码”
主体,通过示范引领,提升“浙农码”标识在大型商超、农批市
场等重点流通领域的覆盖率。
(二)全面推进农产品规范赋码上市。
1.统一“浙农码”承诺证开具。推动《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
-3-
全追溯数据规范》团体标准,迭代升级为省级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