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2《犯罪与刑罚》教案 .pdf
文件大小:2.45 M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5.64千字
文档摘要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2《犯罪与刑罚》教案

课题11.2犯罪与刑罚课时第2课时

本课王要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化守法观念,规范个人行为。本框

教材“犯罪与刑罚”王要探讨了刑法的性质、犯罪的特征、刑罚的内容以及

分析面对犯罪我们应有的态度和做法。本框也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透

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归纳,厘清线索,直面犯罪。

这一阶段幸生处干青春期,情绪波动转大,目控能力不,规范

目身行力的能力较差,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同时法律意识淡薄,对法

律、犯罪等知识了解不多。因此青少年犯罪或者被侵害的现象时有发

学情生,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法治教育,增法治观念,认清犯

分析罪的本质,远离犯罪,珍惜美好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要

化对犯罪最本质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认识,从道德责任角度

化守法观念;二要多从刑罚对犯罪人员的处罚的角度谈对犯罪当事人

个人和家庭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树立敬畏法律、远离犯罪的意识。

1.政治认同:充分认同我国刑法在保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中的

重要作用,认识到刑法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长

治久安的有力武器。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对国家

核心

法治发展的信心,积极支持国家的法治建设,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

素养

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标

2.道德修养:通过对犯罪案例的深入分析,化尊重他人权利、维护

社会正义的道德认知,明白违法犯罪行为不仅违反法律,也违背基本的

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相结合,自觉遵

第1页共8页

守道德规范,从道德层面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法治观念:深刻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即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

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清晰把握犯罪行为在法律层面的界定。通过学

习,牢固树立法律权威意识,认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

的基石,自觉遵守法律,抵制违法犯罪行为。

4.健全人格:掌握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机智应对违法犯罪行为

的方法和技巧,如及时报警、巧妙周旋、寻求他人帮助等,避免盲目冲

动行事。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法治环境,鼓励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构建和谐稳定

的社会贡献力量。

5.责任意识:清晰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严重

后果,如个人自由受限、家庭破裂、社会安全感降低等,从而增对自

身行为的责任感。明确公民在法律面前应承担的责任,无论是作为守法

公民,还是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都能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积极维护

法律尊严和社会秩序。

重点:犯罪的三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区分行政违法与犯罪行为。

重点

难点:正当防卫的法律适用条件及实践判断:明确侵害行为的开始与结

难点

束时间判断标准、探讨如何界定防卫行为是否超出必要限度等条件,引

导学生理解正当防卫在不同情境下的法律适用,避免片面理解。

教学(一)情境导入(5分钟)

过程1.展示案例:利用多媒体展示“齐某偷窃车内财物、马某抢夺方

第2页共8页

向盘、汪某出售禁止出口文物”的新闻报道视频或图文资料。

2.提出I可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案例,思考并回答,这些行为是否违法?是

否构成犯罪?

为什么看似相似的行为,却可能被判定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