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焊接(第2版) 课件 第7章 晶闸管的识别与检测.pptx
文件大小:2.14 MB
总页数:3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3.88千字
文档摘要

可控硅的识别电路符号与特性

1晶闸管的感性认识012可控硅的概念和结构023晶闸管的主要工作特性03目录

01ONE1晶闸管的感性认识

1.1印制板上的晶闸管以一个台灯调光电路的实物为例进行介绍。调光台灯电路板如图7-1所示。图中标注的为可控硅(晶闸管)。

图7-1可控硅电路安装实物

1.2常见可控硅的外形可控硅的外形有多种,图7-2列举了部分可控硅。

图7-2可控硅的外形

02ONE2可控硅的概念和结构

2可控硅的概念和结构晶闸管又称为可控硅。它的主要成员有单向晶闸管、双向晶闸管、光控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可关断晶闸管、快速晶闸管等。单向晶闸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通晶闸管,它是由四层半导体材料组成的,有三个PN结,对外有三个电极[图7-3(a)]:第一层P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阳极A,第三层P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控制极G,第四层N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阴极K。从晶闸管的电路符号[图7-3(b)]可以看到,它和二极管一样是一种单方向导电的器件,关键是多了一个控制极G,这就使它具有与二极管完全不同的工作特性。

2可控硅的概念和结构图7-3晶闸管

03ONE3晶闸管的主要工作特性

3晶闸管的主要工作特性图7-4晶闸管连接电路

示教板(图7-4)。晶闸管VS与小灯泡EL串联起来,通过开关S接在直流电源上。注意阳极A是接电源的正极,阴极K接电源的负极,控制极G通过按钮开关SB接在3V直流电源的正极(这里使用的是KP5型晶闸管,若采用KP1型,应接在1.5V直流电源的正极)。晶闸管与电源的这种连接方式称为正向连接,也就是说,给晶闸管阳极和控制极所加的都是正向电压。现在合上电源开关S,小灯泡不亮,说明晶闸管没有导通;再按一下按钮开关SB,给控制极输入一个触发电压,小灯泡亮了,说明晶闸管导通了。

3晶闸管的主要工作特性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使晶闸管导通,一是在它的阳极A与阴极K之间外加正向电压,二是在它的控制极G与阴极K之间输入一个正向触发电压。晶闸管导通后,松开按钮开关,去掉触发电压,仍然维持导通状态。

晶闸管的特点是“一触即发”。但是,如果阳极或控制极外加的是反向电压,晶闸管就不能导通。

谢谢

7.5单向晶闸管

7.5.1单向晶闸管的结构单向晶闸管的结构、符号如图7-5所示。

图7-5晶闸管的结构及符号

单向晶闸管内部有四个区域,三个PN结。外部引出三个电极:阳极A、阴极K、控制极(也称为门极)G。

晶闸管的外形如图7-6所示。晶闸管的外形有塑封式晶闸管、螺栓式晶闸管、平板式晶闸管等。

7.5.1单向晶闸管的结构图7-6晶闸管的外形

7.5.2用万用表判测单向晶闸管晶闸管的引脚判别如图7-7所示,万用表置R×1k挡,设晶闸管三只引脚中任一引脚为控制极,用黑表笔接控制极G,然后用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电极,若两次中只有一次呈现小阻值,PN结正向导通,则这一次中黑表笔接的电极是控制极G,红表笔所接电极是阴极K。另一电极即为阳极A。若两次测得阻值都为无限大,所设电极不是控制极,再另选设一电极再测,直到测出为止。

在测试中,判出了三个电极后,还要测试门极和阴极之间的反向电阻,若门极和阴极之间的反向电阻很小,说明G、K之间的PN结已损坏。若测试中任何两电极间正向电阻都很小或都是无限大,也说明晶闸管已坏。

7.5.2用万用表判测单向晶闸管触发特性测试测试出三个电极后,用万用表可简单测试单向晶闸管的触发特性。如图7-8所示,万用表调到R×1挡,将黑表笔接A,红表笔接K;在A和G之间直接用黑表笔接触G一下,A、K之间呈导通状态(小电阻);然后撤去A、G之间电阻(或黑表笔与G的断开),这时万用表仍保持导通状态,说明晶闸管触发特性良好。

对于电流在5A以上的中、大功率普通晶闸管,万用表R×1挡所提供的电流偏低,晶闸管不能完全导通,故检测时可在黑表笔端串接一只200?可调电阻和1~3节1.5V干电池进行测量。

7.5.2用万用表判测单向晶闸管触发特性测试图7-7万用表判断晶闸管的电极图7-8万用表判断晶闸管的特性

谢谢

7.5.3用万用表判别双向晶闸管

01ONE5.3用万用表判别双向晶闸管

双向晶闸管的结构和符号如图7-9所示,双向晶闸管从内部上看有多个区域和多个PN结,相当于两个单向晶闸管的并联。外部引出三个电极:T1、T2和G。

图7-9双向晶闸管的结构和电路符号

当G极和T1相对于T2的电压为负时,导通方向为T2到T1,此时T2为阳极,T1为阴极。

双向晶闸管的结构和符号当G极和T2相对于T1的电压为负时,导通方向为T1到T2,此时T1为阳极,T2为阴极。

双向晶闸管也具有去掉触发电压后仍能维持导通的特性,只有当T1、T2间电压降低到不足以维持导通或T1、T2间电压改变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