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识别检测与替换
陈学平
2024-09-17
6.7晶体三极管的识别
01
6.8晶体管的选用与代换
02
目录
01
ONE
6.7晶体三极管的识别
6.7.1三极管电极的识别
一般三极管的外壳上都印有型号和标记。常用的小功率硅管和锗管有塑料外壳封装和金属外壳封装两种,其引脚排列如图6-5所示。塑料外壳封装的NPN型三极管识别时,面对侧平面将三根电极置于下方,从左到右三根电极依次为E、B、C。金属外壳封装的管壳上一般有定位销,将引脚底朝上,从定位销起按顺时针方向三根电极依次为E、B、C。
图6-5三极管电极的识别
6.7.2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电极
将指针式万用表置于电阻R×1k挡或R×100挡,用红表笔接三极管的某一引脚(假设基极),再用黑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引脚。如果表针指示的两次都很大,该管便是NPN型管,其中红表笔所接的那一引脚是基极。若表针指示的两个阻值均很小,则说明这是一只PNP型管,红表笔所接的那一引脚是基极。如图6-6所示。若无一个电极符合上述测量结果,说明三极管已坏。
将两表笔分别接除基极之外的两电极,假设其中一个引脚为C极,如果是NPN型管,用手指压住基极与假设的C极,黑表笔和红表笔分别接在CE之间,可测得一电阻值;然后将两表笔交换,用手指压住基极与另一个假设的C极,同样又测得一电阻值;两次测量中阻值小的一次黑表笔所对应的是NPN型管的集电极,红表笔所对应的是发射极。如果是PNP型管,按上述方法测量两次,其中电阻小的一次红表笔对应的是PNP型管的集电极,黑表笔对应的是发射极。
6.7.2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电极
图6-6判断基极
6.7.3万用表测量三极管?β值
把万用表放到R×10挡,即hFE挡,表笔短接调零。
把三极管E、B、C引脚放到对应的E、B、C插孔里面(NPN管放N一侧,PNP管放P一侧)。指针偏转,读取hFE刻度读数即三极管?β值。
6.7.4数字万用表测量三极管
没有指针式万用表,只有数字式万用表,怎样辨别普通三极管的E、B、C极?
就以分辨三极管E、B、C三极来说,指针式万用表就比数字式万用表方便快捷,熟练者可在10秒左右就有结果。若确实没有指针式万用表,也可用数字万用表。以下是具体步骤。
(1)先用二极管挡找出B极,并判断是PNP还是NPN;有没有击穿。
(2)当B极确定,极性确定,管子是好的。
6.7.4数字万用表测量三极管
(3)可用两次管压降来判断,假设是红笔测出的基极,则为NPN管,此时压降小的一次,黑笔接的为集电极C极。假设是黑笔测出的基极,则为NPN管,此时压降小的一次,红笔接的为集电极C极。(这一方法与测hfe不态一样,请大家掌握)
6.7.5三极管好坏检测
1.普通三极管的检测
测量三极管的好坏方法如下。
(1)检查三极管的两个PN结。以PNP管为例来说明,一只PNP型的三极管的结构相当于两只二极管,负极靠负极接在一起。首先用万用表R×100或R×1k挡测一下E与B之间和E与C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当红表笔接B时,用黑表笔分别接E和C应出现两次阻值小的情况。然后把接B的红表笔换成黑表笔,再用红表笔分别接E和C,将出现两次阻值大的情况。被测三极管符合上述情况,说明这只三极管是好的。
6.7.5三极管好坏检测
电压检测判断法
在实际应用中,中、小功率三极管多直接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由于元件的安装密度大,拆卸比较麻烦,因此在检测时常常通过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被测三极管各引脚的电压值,来推断其工作是否正常,进而判断其好坏。
2.大功率晶体三极管的检测
可以参考录制的视频
利用万用表检测中、小功率三极管的极性、管型及性能的各种方法,对检测大功率三极管来说基本上适用。但是,由于大功率三极管的工作电流比较大,因而其PN结的面积也较大。PN结较大,其反向饱和电流也必然增大。因此,要像测量中、小功率三极管极间电阻那样,使用万用表的R×1k挡测量,必然测得的电阻值很小,好像极间短路一样,所以通常使用R×10或R×1挡检测大功率三极管。
6.7.5三极管好坏检测
普通达林顿管的检测
用万用表对普通达林顿管的检测包括识别电极、区分PNP和NPN类型、估测放大能力等项内容。因为达林顿管的E-B极之间包含多个发射结,所以应该使用万用表能提供较高电压的R×10k挡进行测量。
4.大功率达林顿管的检测
具体可按下述几个步骤进行:
(1)用万用表R×10k挡测量B、C之间PN结电阻值,应明显测出具有单向导电性能。正、反向电阻值应有较大差异。
(2)在大功率达林顿管B-E之间有两个PN结,并且接有电阻R1和R2。用万用表电阻挡检测时,当正向测量时,测到的阻值是B-E结正向电阻与R1、R2阻值并联的结果;当反向测量时,发射结截止,测出的则是(R1+R2)电阻之和,大约为几百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