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PPP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同名3849) .pdf
文件大小:1.53 M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5.46千字
文档摘要

PPP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同名

3849)

PPP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一)PPP模式的优点

近年来,在全球各个地区,通过多种多样的PPP方式,私营部门在基础设

施领域的投资总体上持续快速增加。结合全球范围内的PPP项目实践,PPP模式

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更高的经济效率[物有所值(ValueforMoney)]、更高

的时间效率、增加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提高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的财务稳健

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品质得到改善、实现长远规划、树立公共部门的新形

象、私营机构得到稳定发展等。

1.PPP模式可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率,实现物有所值

PPP项目依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的整体成

本。图1.1显示了公共部门独立开展项目与PPP模式下的成本比较。在公共部

门独立开展项目时,项目的整体成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项目建设成本、运

营成本、维修和翻新成本、管理成本以及留存的风险。在PPP模式下,项目建

设成本、运营成本、维修和翻新成本以及私营机构的融资成本统称为PPP合同

约定成本,由于私营机构在建设施工、技术、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得以

充分发挥,PPP合同约定成本会小于公共部门独立开展项目时的相应成本。另外,

由于PPP项目需要协调更多参与方的利益,项目管理成本(包括公共部门对项

目监管、为项目提供准备工作和支持等产生的成本)会略高于公共部门独立开

展项目的成本。在风险留存方面,由于不同的风险分配给管理该类风险具有相

对优势的参与方,因此项目的总体风险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成本的变化以

及风险状况的降低,形成了PPP项目的优势,即所谓的“物有所值”部分。

艾伦咨询集团(AllenConsultingGroup)曾对澳洲的21个PPP项目和33

个传统模式项目进行过比较,结果显示:PPP模式在成本效率方面显著优于传统

模式,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全部结束,PPP模式的成本效率比传统模式提高了

30.8%;从绝对金额看,所考察的21个PPP项目的总合同成本为49亿美元,项

目生命周期的成本超支为5800万美元;相比之下,33个传统模式项目的总合

同成本为45亿美元,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超支达6.73亿美元。

2.PPP模式的效率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率上,还体现在时间效率上

艾伦咨询集团在同一篇调查报告中指出,PPP项目的完工进度平均比计划提

前3.4%,而传统模式项目的完工进度平均比计划推迟23.5%。另外,传统模式

下,项目完工的超时程度受项目大小影响较为严重,项目越大,工程进度延期

的程度越高,但在PPP模式下,没有发现项目大小对工程进度的显著影响。

其他机构或研究者大多得出相似的结果。例如,英国审计署对PFI模式(英

国PPP的主要模式)和传统模式的效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在PFI模式下,

76%的项目按进度计划完成,78%的项目支出在预算之内;而在传统模式下,只

有30%的项目按进度计划完成,27%的项目支出在预算之内。在另外一篇报道中,

英国审计署相信现有的PFI项目将节省至少15亿英镑的支出。

是否能够提高项目总体效率,是判断PPP模式是否适用的关键。财政部在

2014年11月29日发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中明确提出:

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从定性和定量两方

面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本书其他章节也对物有所值评价进行了详细论述。

3.PPP模式有助于增加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资金来源

PPP模式下,项目融资更多地由私营机构完成,从而缓解了公共部门增加预

算、扩张债务的压力,因此公共部门可以开展更多、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政府因财政紧缩,或信用降低而无法进行大规模融资时,PPP模式可以为政府

提供表外融资。

私营机构有足够的动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如果设施或服务由公共部门单独提

供,由于其缺乏相关的项目经验,且由于其在服务提供和监督过程中既当“运

动员”又当“裁判员”,绩效监控难以落到实处。在传统政府模式下,地方政

府通常为某项重大工程临时组织指挥部之类的专门工作团队,负责组织项目设

计与建设,建设完成后移交给政府下属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日常运营。由于工

作团队缺乏相关项目运作经验,所以难以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无力控制项目建

设成本,甚至会因经验不足导致项目失败。并且,工作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