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
摘要:自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
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
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的特点、以及新形势下面临
的挑战,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现状;贸易问题;解决办法
中国的贸易现状
截止2010年我国已经超越美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中国对外贸易现状仍然
不容乐观。自1978年以来,每年两位数的递增速度让世界震惊同时中国也获得“世界工厂”
的称号,比起庞大的对外贸易数量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原有的以
及新的贸易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摩擦应对等。
1.1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中国的对外进出口从1978年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22072.7
亿美元,2010年进出口总值更达到29727.62亿美元,再创新高。
1.2经贸格局发生了变化
实质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以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
国(加上香港的转口贸易,对美贸易占到中国总贸易的25%以上)为例。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
品,尽管数量巨大,但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为主。在2009年中美两国的贸易结
构中,在前十位产品中,有一半产品为玩具、服装和箱包等。而电机、电气、音响设备及其
零附件为美国从中国进口最多的产品,进口总额为729.45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24.6%。
整体而言,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这些商品的特点一是技术含量不高,二是市场替代性较强,三
是消费弹性小。调查可以发现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前八大类商品都具有替代性强。美国从中国
进口商品的替代市场主要有三个,一是北美自由贸易区里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加拿大和墨西
哥靠近美国,享受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殊优惠政策;二是欧盟和日本等传统制造业强国,
其产品技术含量高,熟悉美国市场环境,竞争力不容质疑;三是东盟和南亚的发展中国家,
他们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与中国出口商品存在竞争性和替代性。另外,印度的制造业
发展得也很快,开始和中国争夺相关产品的出口市场。单从数据来看,中国对美出口以纺织
服装为主的格局已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信类产品出口份额在上升。但是结合中国商务部
的统计可以看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贸易类。仍然是以劳动
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我国的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
是有限的几个世界主要国家,如排前3位的分别为日、美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
额的近一半。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近来由于这几个
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不景气纷纷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受到了较大的影
响,到2010年全年贸易顺差下降6.4%至1831亿美元,为中国贸易顺差连续第二年下降4.
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到国际市场比较大的影响。
2.1对外贸易消极方面
2.1.1经济环境不稳定
2009年中国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并实现了8.7%增长,据IMF预测,2010年
主要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将出现显著回升,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但是在后危机
时代的今天,国际货币体制和信用体系缺乏约束、全球生产-消费结构以及贸易的失衡等深
层次矛盾和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多数国家经济回暖短期内无望,全球经济回暖时间
和力度“在相当大程度上不确定”。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超前消费将受到一定抑制,新的全局
意义的技术和产业进步还在酝酿,新的增长点还没有出现。因此,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会比较
乏力,不排除再次减速的可能性。
2.1.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已形成重大的障碍
2009年后外贸顺差规模比以前大幅缩小,但随着2010年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恢复,主要
经济体自顾性增强,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各国政府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
护措施,技术贸易壁垒严重。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
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贸
易摩擦和纠纷也势必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剧。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以环保标
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等多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实行限制,并滥用反倾
销手段保护国内市场。国际上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