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二是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它既包括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
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对外贸易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某些海岛国家,如日本、英国等国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依据货物的移动方向
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劳务)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商品交换,称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将国外商品(包括劳务)购买后,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称为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货物运输过程必须要通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则对此批货物收取一
定的费用,这对第三国来说就构成了该国的过境贸易。
依据是否有第三者参与来划分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买卖商品的贸易活动,称为直接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商品买卖行为,称为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对第三国来说是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在于:在转口贸易中,商品的所有权先从生产国出口者那里转到第三国(或地区)商人手里,再
转到最终消费该商品的进口国商人手中,而在过境贸易中,商品所有权无需向第三国商人转移。转口贸易以盈利为目的,通
常有一个正常的商业加价,而过境贸易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依据进出口的标准不同
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与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总贸易可分为总进口和总出口。
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
依据商品的形式与内容的不同
有形贸易也称为货物贸易,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进行的实物商品的交易。0~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5~8类商品称为制成
品,9类是其他。
无形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所进行的所有非物质形态的商品贸易,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区别:一是有形商品,是可储存的,而无形商品是无形、不可储存的;二是有形贸易额,也就是货物贸易额是各国国际收支
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在各国海关统计中能查到,而无形贸易额在各国国际收支表中只得到部分反映,在海关统计中查询不到。
依据清偿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自由结汇贸易又称为现汇贸易,是指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所进行的贸易,其前提条件是作为支付的货币必须能够在国际金融
市场自由兑换。
易货贸易是指商品交易的双方依据相互间签订的易贸协定或易贸合同,以经过计价的货物作为清偿工具所进行的贸易。
对外贸易额(值)是由一国一定时期从国内进口的商品总额加上该国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
在联合国统计中,通常采用各国出口额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
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口或出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
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100%
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1单位商品可以交换多少单位外国进口商品比例。
当年贸易条件系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同该国同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
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
出口依存度:出口额/GDP进口依存度:进口额/GDP
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额/GDP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占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份额。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在整个国家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2、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治体系,该思想揭示了贸易保护的必要
性,是最早的贸易保护理论。
早期的重商主义流行于15世纪—16世纪中期,又称为货币差额论威廉·斯塔福
晚期的重商主义流行于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又称为贸易差额论托马斯·孟
局限性:强调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
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即贸易一方的获利必然要以另一方损失为代价。
贡献:是当时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基础
提出了贸易顺差的概念为后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打下了基础
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论”:要求一国实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