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四类基本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的管理才能;理解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生产什
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均衡分析、边际分析、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实证分析、规范分析。了解微观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早期的微观经济学、现
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定与确立、发展和演变。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选择的含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
观经济学的含义。难点是将初学者引入经济学的思维范式,理解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条件。
主要教学内容:(1)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怎样生产;
(2)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
学的关系;(5)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决定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需求、供给、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基本
概念;了解分别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和均衡价格的决定;理解需求和供给规律、需求量和
供给量的变动、需求和供给水平的变动、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掌握需求、需求量和需求
曲线、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掌握利用均衡分析经济现象
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供求的含义、供求定理、均衡价格,需求弹性的含义与
弹性系数的计算、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难点是各种弹性的概念、分类及计算。
主要教学内容:(1)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2)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3)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4)均衡产量、均衡价格、蛛网理论;(5)价格理论的应用。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消费者偏好、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基数效
应、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正常物品、低档物品的基本概念;理解基数效用论
与消费者均衡和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的关系;掌握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均衡、消费者
偏好公理的基本原理;理解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掌握收入变化和价格变化条件下的消费者选
择和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学会运用效用与消费者均衡的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边际效用的含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预算约束线的含义。难点是需求曲线的推导;不同类
型商品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1)消费者偏好;(2)无差异曲线;(3)预算约束线和消费者均衡
条件;(4)价格效应和消费者选择。
第四章生产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组织、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生产技术、总
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
等斜线、扩张线、规模报酬等基本概念;了解企业组织理论、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短期生
产函数与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长期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了解企业的本质与目
标、几种常见的生产函数;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学会用一种
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三个阶段的静态分析的方法来阐述生产者行为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
量的关系、规模报酬的含义与原因、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等成本线的含义和特征。难点
是长期和短期生产函数的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1)企业组织理论;(2)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3)短期生产函数
与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4)长期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