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分析
的
分析
管理会
联盟
计是以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
效益为目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和依据的经济管理活动,包括成本会计
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管理会计的
早在19世纪英国纺织、铁路等企业的内部计量活动中就开始萌芽,其理论渊源则可以
追溯到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泰勒(F.W.Taylor)1911年
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目前,管理会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
中国企业管理中,还没有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其中,企业内外部环境是管理会计应用受限的
一个重要原因。
一、管理会计应用的外部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应用的外部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
还存在一些阻力。
(一)外部环境总体改善
市场经济体制是管理会计得以应用的基本前提。管理会计区别于财务会计的根本之处
是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在
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听命于上级主管部门,自身决策的权限很小,因此管
理会计既无法发挥其功能,也缺乏应用的动力。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成为独立
决策、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且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迫使企业挖掘内部管理潜力,管理会
计于是具备了应用和
的基本外部环境。
(二)粗放型经济增长没有根本改变
市场化意味着管理会计具备了最基本的一项外部可行性条件,但事实上,管理会计在
中国应用的进展,明显滞后于市场化进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粗放增长的外部经济环
境。在一个主要依靠投入来提高产出的宏观环境中,企业这一微观经济主体无论在发展思路
还是在经营行为上很难真正超脱。而集约化增长恰恰是管理会计的内在要求,毫无疑问,企
业的外部环境及其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与管理会计的内在要求不相一致,这意味着管理会计
要真正被外部环境和企业管理者所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市场公平性不足
市场公平性不足是限制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应用的又一主要阻碍。事实上,行政力
量在中国经济中还有着重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行为偏离市场信号。一方面,中
国存在为数不少的大型垄断企业,这些企业的利润和成本约束相对较弱,听命于主管部门的
习惯思维仍然存在,从而弱化了管理会计应用的动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
冲动较为强烈。出于
等考虑,地方政府可能对于辖区内一些企业提供往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使
得企业经营成本被人为降低,且决策失误的后果可能被政府分担,因此应用管理会计的能动
性不足。
二、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
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目前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还存在若干不利因素,主要有委托
代理问题存在导致管理层行为异化,管理技术和精细化管理发展滞后以及管理会计方面的人
力资源匮乏等。
(一)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和管理层行为异化
与财务会计侧重于企业短期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
不同,管理会计除关注短期业绩外,还要兼顾长期和非财务量度的业绩,不仅保证企业
短期利润目标的完成,更要确保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然而,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
管理层可能出现行为异化,从而不利于管理会计的应用。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管
理层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面对股东和出资人对于投资回报的要求,管理层可能更倾向于关注
短期财务指标,从而忽略管理会计中长期业绩规划和非财务指标的作用,或者从思想上认为
管理会计无足轻重。另一方面,受任期、业绩激励等因素影响,企业管理层可能在明知某些
决策将会伤害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情况下,仍然采用杀鸡取卵的行为方式,作出错误的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人为因素和行为异化成为决策中的主要因素,而作为旨在为科学决策
提供信息支持和依据的管理会计,自然无用武之地。
(二)管理技术和精细化管理发展滞后
管理会计是在会计学和管
双重基础上兴起的,是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点从管理
会计的演化轨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得益于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scheduling,JIT)等新型管理技
术的实施及其所带来的企业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部环境变化,并配合管理技术进
步引入了成本作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