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复习提纲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理论体系,主要理论的创立者及其代表作,基本理论观点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从广义的角度构筑区域经济学框架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第三部分:区际关系
第四部分: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
第五部分: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
第六部分:区域经济学的展望
2.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目前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是循着两条路径在向前发展:第
一,理论经济学的路径。从理论分析、原理推导和模型化着手,建立一套规范的区域经济学体
系。
第二,应用经济学的路径。从实证分析的要求出发,形成一套适应实际应用的理论体系。区域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目前仍在构建中。
3.主要理论的创立者及其代表作,基本理论观点
A、古典区位论
a农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VonThunen)其代表作是《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
系》,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他认为,在这些方面起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
场(或地块)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
b工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Weber)其代表作是《关于工业的区位(第一步区位
的纯理论)》,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其基本框架是,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再研
究劳动费与凝集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c运输区位论:美国学者胡佛其代表作是《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的区位》
终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理论
B、现代区位论
a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
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代表理论有: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的贸易区边界
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吉的自由进入理论
b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其代表作是《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c区位经济学:廖什,其代表作是《区域经济学》,研究了区位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理
论,经济区理论与市场区位理论等。他认为工业布局原则是寻求最大利润。
二、区域、区域开发,区域经济开发的模式和手段
1.区域:通常是指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
2.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
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3.区域经济开发的模式和手段:
A.增长极模式:极化效应+扩散效应=溢出效应
B.发展轴模式
C.网络型模式
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产业机构的变动和升级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第一阶段一传统社会
第二阶段一工业化初期阶段
第三阶段一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重化工业阶段)
第四阶段一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
入持续的高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各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区域同时具有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产业结构所具
备的某些特征。
当区域发展处于过渡时期时,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升级很快,这时必须加强研究其发展方向和变
化速度,把握时机,把资本投向即将获得高速发展的新产业。
四、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五、地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地区生产专业化及其测度指标
六、产业布局指向
1.产业布局指向是产业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趋向。地区对产业的吸引,是将产业引到一个具体
的地点,有些地区发展生产的条件比较优越,资源集中,环境容易大,供电、供水及交通等基
础设施均较好,这样的地区,可能对多种产业的布局来说,都是理想的地点。
2.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
(1)能源指向
(2)原料地指向
(3)消费地指向
(4)劳动力指向
(5)交通运输枢纽指向
(6)无固定指向
(7)W科技指向
IJ
3.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与企业区位选择的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1)企业的规模技术特征。
(2)企业所有权状况。
(3)科学技术发展。
(4)市场竞争的变化。
传统的产业布局主要对物质产品生产的布局,而现代的产业布局则增加了对知识产品生产的布
局,因此其布局指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无指向性产业增多和聚集型布局指向的出现。
七、地域合理规模
1.地域合理规模是以企业的合理规模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