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国际经济学 _原创文档.pdf
文件大小:687.45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9.19千字
文档摘要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

得到的最大利益,这里专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

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另一种商品表示)

低于另一国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就说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提供曲线(offercurve):又称相互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的国际价格或贸易条件下,一国

为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

1.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意义:①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

②解释了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

③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获利

缺陷:不具有普遍性

2.比较优势模型下,均衡的相对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3.如何分析比较优势下自由贸易的贸易利得?9

4.对比较优势理论有哪些误解?

(1)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productivityandcompetitiveness)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到达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利。

(2)贫民劳动论(thepauperlaborargument)

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的,那么这种竞争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

与竞争的国家。

(3)剥削(exploitation)

若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的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受到剥削,使其福利恶化。

5.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模型相对工资是如何确定的?(不考)

6.专业分工会进行的那么彻底吗,为什么?--不会

原因:①多种要素的存在会减弱分工的趋势

②国家保护民族产业

③运输费用的存在(导致一些非贸易品)

7.论述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①预测了极端的专业化分工,而现实中不存在

②忽略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据此认为一个国家始终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③忽略了各国资源不同也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④忽略了规模经济也可能是国际贸易的原因

*意义:更全面的解释了国贸基础,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参与国贸提供了理论依据

8.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价格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

等。因此,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的,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

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相等的水平上。

第三章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specificfactor):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预算约束线(budgetconstraint):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以购买的各种商品

组合点的轨迹。

1.特定要素模型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为多少?

2.特定要素模型下,劳动是如何在两部门之间分配的?

3.模型分析:产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导致各方收入分配如何变化?

4.试推导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并作图。

5.试述特定要素模型下,国际贸易是如何影响收入分配的?

确定贸易对特定集团利益(部门)影响的关键是贸易改变了制造品的相对价格。

日本:贸易后,日本制造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资本所有者收益,土地所有者受损,工人

的情况不确定。

美国:与日本相反,食品的相对价格提高,资本所有者受损,土地所有者收益,工人的

情况不确定。

结论:特定要素模型下,贸易会使得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收益,与进口部门相竞争

的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受损,对流动要素所有者的收益影响不确定。

6.简评特定要素模型。

意义:①可用于解释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且这种分析更接近现实;

②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贸易使一部分人利益受损。

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等产量线:获得一定产出所需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

等成本线:生产某一商品相同成本下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

要素丰裕度/要素禀赋(factorabundance/endowments):一国拥有某种生产要素的丰富程度。

A国劳动丰裕,B国资本丰裕实物定价:(TK/TL)A(TK/TL)B,价格定价:(w/r)A(w/r)B

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K/L)A(K/L)B:A为资本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