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会计——一种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管理模式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
信息化,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竞争从
单一企业扩大到价值链,企业管理的范围超过了自身的资源,延伸到了供应
商、分销商和客户,竞争的内容有人从价格竞争转变成了价值竞争。随着经
济环境的变化,研究价值链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时作为价值管理活
动的会计管理也就自然而言的关注企业价值链的活动,企业的会计活动从关
注企业内部到同时关注外部合作关系,会计管理从内部价值管理向外部价值
管理延伸,价值链会计能够利用会计的特有功能和方法为企业价值增值和企
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价值链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目的在于紧密结合,将价
值链管理思想落实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以实现价值增值的最大化,提高企
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共赢。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动态
(1)价值链概念的提出。价值链管理理念是1985年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的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的,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他把
价值链作为分析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波特从企业内部环境出发,提出了以
价值链为基础的战略分析,他将价值链描述成一个企业用以“设计、生产、
销售、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或作业。并且他将企业的价值作业
分为两类:基础作业和辅助作业。前者包括进货后勤、生产经营、出货后勤、
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后者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
设施。波特的价值链通常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价值链,较偏重于以单个企
业的观点来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可能的连接,以及企
业从中获得的竞争优势。
(2)价值链会计的向外发展。自从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之后,
许多人开始关注价值链方面的问题。彼得·海恩斯从价值实现的最终目标出
发对价值链重新进行了定义。他认为价值链是“集成物资的运输线”。海恩
1/7
斯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把利润作为满足这一目标的副
产品,这与波特把实现企业利润作为最终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别。其次,海恩
斯把原材料和顾客纳入他的价值链系统中,同时将价值链从企业内部扩展到
企业外部。
在这之后,约翰·沙恩克和菲·哥芬达认为“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包括从
最初的供应商手里得到原材料直到将最终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的全过程”。他
们不但扩大了价值链的范围,同时还将会计信息置于价值链分析中,计算出
价值链的每一个阶段的报酬率与利润,从而确定竞争优势之所在。他们的最
大贡献在于将价值链的分析方法与会计信息相结合,使得企业战略性成本管
理成为现实。
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杰夫里·雷波特和约翰·思维尔克莱
特在1995年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观点,认为当今每个企业都具有两条价值链:
由物质世界构成的实体价值链与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价值链。在虚拟价值链中,
信息技术是价值的源泉,这不只是产生价值的辅助因素。虚拟价值链的任何
阶段包含5项活动:收集、组织、选择、合成和分配信息,通过这些活动收集
的原始信息来增加价值。
(3)价值链会计的向内发展。计算机专家迈天将波特的价值链概念拓展
为网络环境下的价值流,认为价值流是相互衔接的、一组有明显存在理由的
活动,每一价值流都有自身的开始和结束,可用效用价值量化数据描述。价
值流是对现金流的一个拓展。
(二)国内研究动态
1、价值链会计的理论研究
价值链会计的理论框架应包括价值链的目标、假设、原则、对象、会计报
告要素、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与方法体系等部分。理论框架应该具有明晰性、
一致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各个组成部分应该紧密围绕一条主线从不同
的角度对主线进行阐述,以达到理论的目标并指导实践。
(1)价值链会计的目标。阎达五(2004)教授认为价值链会计的目的大体上
可归纳为:疏通信息传递渠道.调整企业价值链。从而协调各部门、环节间
的协作关系.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綦好东、杨志强(2004)认为价
2/7
值链会计的目标也就是价值链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结果。价值
链会计的目标可以表述为:提供价值创造的动态信息。借以制定协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