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谈管理会计发展及影响因素 .pdf
文件大小:329.2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4.08千字
文档摘要

谈管理会计及影响因素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会计因经济和企业的

需求而产生,并受技术手段制约或促进,故其与世界经济和企

业相适应,经历了初创到成熟,简单到完善的过程.本文立足经济

环境变化、企业规模扩张、技术手段提升和人才队伍壮大等几

个方面对管理会计的影响,探讨了影响管理会计不同进程的因

素及其不同阶段体现出的特色,供业界参考。?管理会计从创建

以来,随着其理论体系和工具方法的完善,对经济和企业的促进

作用越来越大,甚至于一个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发挥的好坏直接

关系其创效能力的高低和战略能否实现,故得到当今越来越认可

和采用。但管理会计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工具方法,其完善并

非是一蹴而就的,也受经济环境、企业规模、技术手段和人才队

伍等因素影响,经历了由简单到系统、由不成熟到趋于完善的过

程,笔者根据管理会计的不同阶段影响因素及体现出的特色将

其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因经济进步和企业规模扩

大促使管理会计诞生?在第一次以前的生产中,以家庭为主的手

工作坊普遍规模较小、内容单纯且核算简单,这个阶段以作坊

主现场管理为主,对技术手段管理基本没有需求,也就不存在

管理会计概念.第一次以后,机器代替手工工具并广泛应用促使

第二迅速,特别是经历了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以

后,西方主要国家许多企业为谋求生存和,竞相采用来提高生

产率并降低成本,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生产流程拉长,分工越

来越细,企业产品日益丰富.当时,经营者已经不能满足于现场

管理和传统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迫切

要求用技术手段对产供销全流程的管理,更需要一种能够超越

传统财务报告以外的信息体系对管理和决策进行支持,管理会计

也就应运而生,并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逐渐。?这一时期管

理者逐渐摆脱了企业现场管理的,并把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

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当时企业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为主,企

业间竞争的重点是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较低的产品成本优势,故

这一时期管理会计重点是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主要内容包括标准

成本、预算会计和差异分析等,其基本特点是在企业基本战略

和方向确定的前提下通过管理会计手段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和效果,其工作内容以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主要由财务人员

完成。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和企业跨展推动了管理会计的进步

?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主要国家凭借机器化的优势,推动了

其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经济全球化得到了长足。包括管

理会计在内的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被广泛采用使得企业内部

越来越紧凑、管理幅度越来越大,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

在大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同时,企业的组织成本也大大降低;

组织成本的降低为企业垄断扩张、兼并重组提供了必要条件,故

这时涌现出一大批真正具有现代跨国性质的企业。如的胜家缝

纫机、英荷皇家壳牌、德国的西门子等.从60年代以后,世界

各国跨展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1983年全球有跨国近

2万家,它们在国外拥有的子达10多万家。随着现代跨国经营多

元化的推进,掀起了全球并购、重组的热潮。?这个时期,企业管

理者为了提升企业管理,在中逐渐探索出了许多基于企业价值管

理、产供销、投融资等领域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变动

预算、差量分析法、边际分析等。这一阶段管理会计目标已转

变为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逐渐了“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

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体系.不过虽然这一阶段管理会计得到

了较大的,但由于传统手工核算模式下不能获取实时的数据信

息,管理者更多地是利用管理会计工具,以财务会计报告信息为

基础来分析问题,并依据已发生的事件来解释环境的变化,管理

会计当时只作为财务会计的“副产品”,很大程度上存在“滞后

性”.

虽然这个时期企业内部管理会计工作主要由财务人员完成,

但在已经出现了的管理会计师(CMA),专业管理会计从业人

员及管理咨询也相继出现,这些都标志着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

崭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技术手段的滞后限制了管理会计进一步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当时以手工技术和人力管理

为主的管理模式效率低,随着企业间联合、整合、并购规模的扩

大导致企业内部组织成本大大提高,对于一个大型跨国集团来

说,传统的技术手段无论是信息的收集还是都不能满足决策和

控制时效的要求,因而直接影响了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并限制

了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张,或者说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企业

内部组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