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思考
第一篇: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思考
继2002年安然公司暴出财务丑闻后,华尔街又接二连三地发生大
公司财务舞弊事件。2003年6月25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有线电视
网揭露了又一个惊天丑闻:电信巨头世界通信公司涉嫌虚报巨额利润,
在五个季度中先后共虚报38亿美元的利润,将亏损变成了盈利多多。
另据路透社8月8日报道:已破产的世界通讯公司当天宣布,通过内
部审计,追溯到1999年公司还有一笔33亿美元的错账。这样世通公
司财务丑闻所涉及金额增加到70多亿美元,创下了美国财务假帐的历
史记录。在安然公司假账案中声名扫地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又一次
与此假帐丑闻牵扯在一起。而在世通公司承认作假帐的几天后,老牌
复印机企业施乐公司也被查出虚报收入14亿美元以上,另一家世界驰
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涉嫌与施乐假帐案有关。华尔街正在上演着
一个危险的假帐丑闻的多米诺。
在暴出华尔街假帐丑闻不久之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曝光
也是接踵而至。银广夏事件、蓝田事件、亿安科技事件、东方电子事
件等早已广为人知。据财政部两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我国企业会计信
息披露不规范、存在问题的比例高达70%。霎时间,高呼诚信之音是
此起彼伏。但仅从诚信出发,不免将问题简单化。以前大家不是一致
认为美国的商业有着良好的信誉机制吗?然而现实破灭了我们对于美
国商业的理想认识,原来美国也有财务欺诈!人们普遍认为的“五大”
不容置疑的公信力到那里去了?况且在我国稀缺的并不是道德宣传,
提倡诚信来解决财务作假只是隔靴搔痒的办法;针对财务作假大规模
地宣传诚信可能麻痹人们对于问题本质的认识,也不利于“依法治国”
理念的形成。
中国与美国分别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上市公司
财务作假的发生分别有着各自不同的市场基础: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
于转型阶段,而在美国早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因此在讨
论财务作假时,不能不考虑经济体制的差异而一概而论。
一、对于美国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思考
(一)经济泡沫成为财务作假的温床,而泡沫的破灭迫使作假事
件集中暴露。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增长,股价的长
期上涨造就了无数的暴利神话。缘于“新经济”的拉动,美国经济增
长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市场的繁荣所促成的;同时在公司内部治理机
制的设计上,员工持股、期权等激励措施被广泛采用,员工的收入与
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同为进退。可见,无论宏观经济,还是微观收
入,都是欣欣向荣,经济运行不免出现了泡沫。由于世通、安然等大
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与资本市场运作密切相关,公司高层管理者甚至
普通员工的切身利益,就与业绩增长、股价上涨紧密联系在一起。从
负面考察,公司就容易产生虚增报表盈余以维持股价上涨的动机。经
济形势的“一片大好”也湮没了一些人对真实情况的思考与质疑。无
疑,经济泡沫成为造假的温床。
上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放慢增长速度。财务作假开始难以为继,
而且马脚渐露,安然公司的倒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安然为提高资
信,隐瞒了大量的负债。一方面,发行的大量债券被当成是公司出售
资产换来的,因此在会计处理上不作为负债;另一方面将受其实际控
制的特殊目的实体(SPE)的资产与负债不纳入其合并报表的范围,却
将SPE的收入纳入如此虚增利润,而隐藏债务。并且根据合约,当公
司股票下跌到30美元或公司资信被评为垃圾级时公司必须按发行价回
购自己发行的部分债券,使得这部分债务具有极大的市场风险。由于
安然是一能源公司,2001年初能源价格下跌使公司盈利减少,而能源
市场与股票市场有着很高的相关性,能源市场的不利消息使得公司股
价下跌。同时在衍生金融商品和网络以及其他风险投资上安然公司也
出现大幅亏损。在股价下跌到30美元后,安然的市场风险终于发生,
还债使安然的现金流量出现危机。通过债务危机投资者发现了安然隐
藏债务的作假行为,假设安然能够使能源市场上的不利消息不为投资
者所知,股价也就不会下跌,那么其造假还可以继续下去。显然,这
只是理论上的可能而已,市场经济的信息传导机制最终将惩罚不遵守
游戏规则的主体。如果作假事件没有其他人来揭示,那么市场就将成
为作假最后的揭发者。安然最后不得不于2001年底申请破产,虚假的
繁荣轰然崩塌。经济泡沫中滋生的财务作假可以使泡沫更多更加绚丽,
而一旦经济出现大的问题,泡沫的破灭将使造假的公司付出沉重的代
价,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