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审计学课程是高校本科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具备丰富的思政元素,为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奠定了现实基础。本文在新文科背景下,结合OBE教学理念,根据审计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从明确教学目标、提炼思政元素、设计思政内容、构建评价体系和教学反思5个方面探讨审计学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并以王会金、许莉编著的《审计学基础》教材为例,设计思政教学内容,以期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审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OBE理念;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0引言
2020年1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今后的发展路线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并指出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制定财经课程时,应以契合新兴业态、响应新兴市场需求以及构建创新教学体系作为核心目标[1]。新文科建设应注重跨学科整合与实践创新,而理实一体化则是深度挖掘财经类课程价值的关键手段,两者有效结合能显著优化教学过程,实现育人目标。
审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当严格遵循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审计是一个实践性强、具备高度逻辑思维、政策导向明确且强调职业道德的行业,这导致审计学成为了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核心课程。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各高校应结合各自学科的特性分类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加强经管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要让学生熟悉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政策方针,而且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解决现实问题。
因此,探讨在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实现专业知识与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这不仅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更是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1OBE理念下课程思政教学原理
OBE理念是指以学生为核心,依据其特定的专业发展方向来规划教育内容,明确所需知识、技能及应有的素养,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的理念[2]。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衡量学生具体学到了什么、能做什么,确保教育过程与产出紧密对接,从而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具体教学活动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随后逆向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确保所有教学活动都能促进学生达成既定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同等的时间与资源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重专业知识讲授,轻德育教育投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目前有些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融入仅限于表面层次,在讲授专业内容时,仅提及一些思政元素,缺乏深入探讨,未能充分挖掘其内涵。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审计流程”,却忽视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法律责任与审计工作价值等内容。对于以上相关的知识,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是让学生们在课外自行完成,且不去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导致这些知识有可能会被学生忽略掉。因此,目前的教育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传授,而德育教育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
2.2课堂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手段单一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化,进而激发了高等教育体系在教学及管理层面的革新。然而,由于传统教育模式根植深厚,加之部分教师的个人教学习惯难以改变,课堂活动通常以教师为中心,表现为单向知识传输与学生被动吸收,这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无味,教学成效欠佳,师生间互动交流不足,从而引发课堂上的两极分化问题。因此,传授专业技能已属不易,“课程思政”的实施更是颇具挑战,即便有所尝试,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了德育教学的实际成效。
2.3任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有待提升
在新时代下,各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这对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为审计学课程的思政工作提供了丰厚的内涵和有力支持。因此,如何整合审计学课程的丰富资源,使之转化为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思政教育内容,是提高审计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这需要任课教师既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关心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汲取其中的精髓,充实自己的理论框架。同时,任课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思政教学的方法,才能合理设计审计学的思政教育内容。
3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3.1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审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时,应融入德育目标,可从社会主义教育宗旨与学生个体需求两个维度着手,让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因此,审计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3],融合该学科的专业属性,将爱国情感、理想信仰、科学态度以及社会道德等元素融入教学环节中。
3.2提炼课程思政元素
在审计学教育中,应深度挖掘并融入我国不同审计实践的特性,以达成全面、多维度的结合。主要包括了爱国情怀、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