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比较
[摘要]本文在新审计准那么的基础上,对现代和传统审计风险模
型内涵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传统模型的缺点,并进一步说明了现代模
型的优势,标志着我国审计准那么国际趋同的特点。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模型审计准那么
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的直接表现,是审计理论与实务领域研
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于2006年公布了新的审计准那么,2007年
执行此准那么。这次准那么的修订是更好更快地适应了现代审计环境
的转变并慢慢与国际审计准那么接轨,本次修订的核心是启用现代审
计风险模型,以提高注册会计师发觉财务报表中大错报的能力。
一、传统审计风险模型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将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操纵风险和检查风
险,审计风险模型表述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操纵风险×检查风
险。并要依照此模型来打算和执行会计报表审计工作,以最终将审计
风险操纵在可同意的水平。
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内部操纵结构的前提下,由于内部因素和
客观环境的阻碍,企业的账户、交易类别和整体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
误的可能性;操纵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型单独或连同其他账
户或交易类型产生错误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操纵避免、发觉或纠正
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型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
交易类型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觉的可能性。在
这三个组成要素中,固有风险和操纵风险产生源于被审计单位,不易
改变,因此,注册会计师只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实质性测试上,以便将
审计风险的检查风险操纵在可同意的水平内,进而将审计风险降低至
可同意的范围内。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检查风险可计算如下:检查
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操纵风险)。依照上述模型,审计主体
在确信可同意的审计风险时,第一要评估固有风险、操纵风险,在此
基础上推算可同意的检查风险。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曾一度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实务工作起到了专
门好的指导作用,但随着审计理论和实务的进展,慢慢显露出缺点,
要紧表此刻:第一,传统审计模型对审计风险及其三要素做了概念性
的说明的基础上,对风险模型的评估做了指导性的描述,可是大体上
处于定性分析时期,相对客观的量化方式难以对固有风险做出准确的
评估,由于忽略了对固有风险的评估,使检查风险不能专门好表现,
这对审计风险评估工作造成了误差。
第二,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要求在评估固有风险时应当从报表层次
和认定层次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但在评估操纵风险时却并非涉及报表
层次,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要紧账户或交易类别的相关认定所涉及的
操纵风险进行评估。因此,操纵风险的评估无法和会计报表层次的固
有风险评估相匹配,无益于注册会计师对风险的整体把握和操纵。
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新审计准那么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在新审计准那么第
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样原那么》第十八条中明确规定: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
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依照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
程序,以操纵检查风险…”至此审计风险模型重构为:审计风险=重
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并规定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必要审计
程序。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并非实简单地将固有风险和操纵风
险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在谢荣,吴建友(会计研究2004)中提出,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大体方式,它是审计技术方式在系
统理论和战略治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它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
通过“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大
体思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起
来,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觉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可见,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提出是重大的实质性改良,其进步要紧表此刻:
第一,为注册会计师从整体上把握和操纵审计风险提供了基础。
在新审计准那么《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样原那么》第二十条中明
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并依照评
估结果确信整体应付方法,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风险,并依照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和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
信可同意的检查风险水平。充分表现了审计进程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使得注册会计师对风险的识别和操纵有了更清楚的对象和内容,便于
指导实务操作。
第二,强调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重要性。在新审计准那
么《了解被审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