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财会专业的基础知识汇总 .pdf
文件大小:480.05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7.58千字
文档摘要

财会专业的基础知识汇总

企业增强财会精细化管理工作是迈向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以下是

由店铺整理关于财会专业的基础知识,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

大家喜欢!

财会专业的基础知识

一、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事业单位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各级各类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

况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其资金主

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拨款;二是事业性收费。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

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向

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

的,为主管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

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向上级单位领

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

计单位。以上三级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

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实行单据报账制度,

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方式:全额拨款制、差额补助制、实行自收

自支制。自1997年1月1日开始施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取

消三种资金管理方式的划分,实行统一的资金管理方式,即“国家对

事业单位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在

会计核算方面,也不再分设三套会计科目,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事业单位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的差别主要有:有偿性、经营性、

生产性。

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净资产及其在从事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收

入、支出、结余,构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事业单位通用的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基金、收入、结余等

会计要素分类。

二、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

事业单位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

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券和其他权利。事业单位的资产通常是按流

动性进行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

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利用资金货币资金、实物和无形资产等方

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

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单位

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

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

产。包括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商誉

等。

事业单位资产核算要点:

1、领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在购进时直接列作支出,不作为存货入

帐。对于盘盈存货,冲减当期支出,对于盘亏和毁损的存货,列入当

期支出。

2、对外投资时,对于增加的对外投资,应同时增加投资基金,对

于减少的对外投资,应同时减少投资基金。以购买债权的形式对外投

资,在债券持有期间,不预计利息收入;实际取得利息收入时,作为其

他收入。

3、一般情况下,对于增加的固定资产,应同时增加固定基金,对

于减少的固定资产,应同时减少固定基金;固定不计提折旧;对外转让固

定资产取得的收入,应增加修购基金,;报废、毁损固定资产在清理过

程中发生的损失,应冲减修购基金。

4、无形资产的摊销有其特殊性,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应

一次摊销,计入事业支出;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应在受益期内平

均分期摊销。

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现金使用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不得违规超范围、超额度使用现金,不得“坐支”现金,须加强对现

金的管理,确保使用现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正确性。事业单位应当严格

本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禁止多头开户。

事业单位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一般不提

坏账准备。

事业单位的存货是指在业务其他活动过程中为耗用或销售而储存

的各种资产,包括材料、产成品等。事业单位取得存货时,按照实际

成本记账。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在购进时直接列作

支出,不作为存货入账。发出存货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

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支出款项或者所转让非

现金资产评估确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