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节水管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校节水管理的总体要求、管理制度、计划用水、节水设施、节水教育、管理创新的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小学校的节水管理技术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31436节水型卫生洁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标准人数standardnumberofpeople
中小学校各类人员按照不同用水行为特征折算成的标准类型用水人数。
3.2
标准人数年均用水量averageannualwaterconsumptionperstandardpopulation
中小学校全年总用水量与标准人数的比值。
3.3
节水型器具普及率popularityrateofwater-savinginstrument
用水器具中节水型器具的数量与用水器具总数的比率。
3.4
水计量器具配备率equippingrateofwatermeasuringinstrument
实际安装配备的水计量器具数量占应配备的水计量器具数量的百分比。
3.5
总用水量totalwaterconsumption
除基建等临时用水、校内教职工宿舍用水外的中小学校教学、行政、科研、后勤、生活等用水量的总和。
4总体要求
4.1应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坚持总量控制、计划用水、优水优用。
2
4.2应将节水设施建设纳入校园总体设计。校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节水设施建设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4.3应定期进行用水水平分析,标准人数年均用水量未优于省颁布定额先进值的,应及时采取使用节水新技术、开展节水设施改造、强化供水管网巡检维护、加强用水管理等措施促进水效提升。
4.4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开水炉和直饮水设施的出水水质等应符合GB3838、GB5749的要求。节水型器具普及率应达到100%;一级水效卫生洁具配备率应达到100%;一级水计量器具配备率应达到100%,二级水计量器具配备率应达到95%及以上;校内用水设施综合漏损率应低于2%。中小学校主要用水效率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A。
4.5应按规定开展计划用水管理、水平衡测试(可建立水量取用耗排在线精准监控平台,替代传统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等工作。
5管理制度
5.1应有专(兼)职节水管理部门和节水管理人员,节水管理网络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
5.2应建立健全计量管理、设施维护、考核激励等节水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
5.3应做好节水统计工作,并及时报送统计报表。
6计划用水
6.1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中小学校提出用水计划建议时,应当提供用水计划建议表和用水情况总结等说明材料。用水计划包括年计划用水总量、月计划用水量、水源类型和用水用途等内容。用水计划下达后不应擅自变更。
6.2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中小学校应当将下达的用水计划及时分解落实到内部各用水部门,并加强内部用水管理。
6.3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中小学校因建设、经营等需要调整年计划用水总量的,应当提出调整建议,并提交计划用水总量增减原因的说明和相关证明材料。
6.4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中小学校超计划用水30%以上的,应当进行水平衡测试和用水审计,查找超计划用水原因,制定节约用水方案和措施,并对存在问题限期进行整改。
7节水设施
7.1节水改造
7.1.1重视节水投入,节水改造应列入中小学校发展规划和维修改造计划。
7.1.2不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及时改造不达标的管网。
7.2设施配备
7.2.1用水设备应使用节水产品。
7.2.2便器、水嘴、花洒等卫生洁具应符合GB/T31436的要求。
7.2.3食堂宜采用智能化节水洗菜、洗碗设备,人工洗涤食物和餐具应采用节水模式。
7.2.4学生宿舍和公共浴室宜安装刷卡取水设备,中小学校宜对公共浴室的排水及余热安装回收利用装置。
3
7.2.5游泳池应安装用水循环利用设备。
7.2.6绿化灌溉宜采用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方式。
7.3非常规水利用
7.3.1宜收集雨水、空调冷凝水、直饮机弃水等非常规水,设置利用设施。
7.3.2景观绿化应优先采用非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