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苏州园林》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608.42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2.86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苏州园林的艺术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2.准确认读、理解并灵活运用文中“嶙峋”“因地制宜”等重点字词;分析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提升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进行简单说明文写作。

3.在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会筛选关键信息,梳理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4.品味苏州园林“如诗如画”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尝试用文字描绘景物,进行审美表达与创造,提升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把握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理解文章运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学会运用所学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进行说明文的创作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精美图片、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文章的结构、说明方法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任务驱动法

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如绘制苏州园林布局思维导图、撰写一段介绍校园美景的说明文等,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播放一段4K高清的苏州园林航拍视频,视频中展现园林中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景色,同时配以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琵琶语》。?

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看完这段视频,大家有怎样的感受?是否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苏州园林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的笔触,走进这充满魅力的苏州园林。”?

【设计意图:借助视听结合的方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后续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基础感知(12分钟)

1.字词学习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中生字词,如“轩榭(xuānxiè)”“丘壑(qiūhè)”“镂空(lòukōng)”“蔷薇(qiáng

wēi)”等,先让学生自主认读,再通过“字词大闯关”游戏,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字形和词义的掌握情况。?

2.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②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一特征的??

③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完成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明确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字词学习以竞赛形式进行,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基础知识掌握;整体感知环节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小组讨论促进合作交流,初步梳理文章脉络,为深入学习做铺垫。】

(三)深入探究(20分钟)

1.说明顺序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苏州园林平面布局图和文中描述相关内容的资料卡片,要求小组合作,根据文章内容,在布局图上标注出文中提及的各个景点,并梳理出作者的说明顺序。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展示和讲解,教师适时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

2.说明方法分析

教师选取文中运用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典型语句,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作比较);“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举例子);“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打比方),让学生自主分析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分享,教师总结说明方法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重要作用。

3.语言特色品味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的词语,如“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中的“据说”“不过”;“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中的“大多”。让学生通过删词、换词的方式,对比原句与修改后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精妙之处。?

【设计意图:说明顺序探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说明顺序知识,培养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说明方法分析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和文本解读能力;语言特色品味引导学生细致揣摩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深入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

(四)拓展延伸(8分钟)

1.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为“园林设计师”和“游客”两组。“园林设计师”组根据对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