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预算管理,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的,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引入预算管理的概念,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预算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作为施工企业的业务项目往往资金占用量大,施工周期长,项目资金类型繁多。做好资金预算管理事前可以合理安排资金,事中可以控制成本。它也是决策具体化,控制施工生产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传统意义上控制资金支出的工具。做好预算管理对施工企业的管理重要性意义重大,也对施工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现状,在预算管理措施上进行探讨,以便为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提供增强预算管理的方案,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
关键词:施工企业;预算管理;管理措施;信息化
目录
TOC\o1-3\h\z\u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2
1.3研究内容 2
第二章 施工企业预算管理现状 4
2.1项目经理的预算意识较弱 4
2.2缺乏预算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5
2.3项目预算和年度管理预算不协调 5
2.4缺乏必要的预算管理环节 5
第三章 施工企业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7
3.1提升施工企业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7
3.2施工项目预算与企业整体预算的匹配 7
3.3做好项目预算与期间预算的统一 8
3.4加大预算的考评力度,确保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8
3.5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9
3.5.1建立预算组织体系 9
3.5.2预算编制使用的方法 9
3.5.3预算的编制流程 9
3.5.4预算监管和执行 10
3.5.5建立预算的考核评估体系 11
3.6建立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 11
3.6.1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内容 11
3.6.2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主要问题 12
3.6.3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措施 12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绪论
1.1研究背景
预算管理是从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学原理,其理论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预算理论引入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预算管理仅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财务计划数量化的工具。我国较早引进全面预算概念的是1984年李天民教授编写的《管理会计学》一书,该书将预算管理定义为把企业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和表格形式反映出来。是反映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在企事业单位中均适用,内容不仅包括现金收支、资金需求与融通,也涵盖了经营结果和财务状况。直到上世纪末,理论界对预算管理的定义并未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其功能愈显多样化——计划、协调和控制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由于预算管理是企业长期计划中某一年(某个周期)的详细反映,囊括了组织中各子单位各环节的业务计划,为购货、销货、成本动因作业、生产、净收益、现金状况及其他管理对象确立数量化的目标,因此,行业界的施工企业认为预算管理其实就是包括一整套详细营业日程表和财务报表的阶段性经营计划[1]。
(2)21世纪初,预算管理上升至系统性的财务战略地位,成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不可或缺的工具。2000年,毛付根主编的《管理会计》认为预算管理是企业未来计划和目标等各方面的总称,它明确了销售、生产、分配及筹资等活动的目标,表现为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状况表等一整套预计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预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他还认为预算管理是一种通过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据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系统性管理方法。同时期,国外的学术专家对预算管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全面预算不再是单位的一种计划或战略工具,而是一项行为表现。
在国内最先探索预算管理应用的主要是大型集团企业,这对全面预算的推广起到了示范意义。宝钢集团是我国较早开展预算管理的企业,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年至1994年是宝钢预算管理体系初步形成阶段。施工企业设置了经营预算管理部门,并编制了第一本年度预算。第二阶段:1994年至2000年为预算管理的规范完善阶段,这一阶段通过完善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技术,推出了月度执行预算,形成了规范的预算管理模式。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进入战略目标引导下的预算管理阶段,宝钢的预算管理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起点,以六年经营规划为指导,进行季度滚动预算,以每股盈余作为预算编制起点,强调资本预算管理,逐步完善预算信息化平台。至此,宝钢形成了以战略目标、经营规划为导向,年度预算为控制目标,滚动执行预算为控制手段,覆盖宝钢生产、销售、投资和研发各环节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