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测量学习资料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在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A、算术逻辑运算及全机的控制
B、算术逻辑运算
C、算术运算
D、逻辑运算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算术逻辑运算及全机的控制。算术逻辑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比较、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等操作,这些运算功能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基础。而全机控制则负责协调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工作,包括指令的执行、数据的传输、存储的读写等,确保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逻辑运算只是算术逻辑运算中的一部分,算术运算也不全面,单独的控制功能也不准确,只有算术逻辑运算及全机的控制才完整地概括了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
2.测量坐标系X轴、Y轴的位置与数学坐标系的X轴、Y轴的位置()。
A、不确定
B、完全一样
C、有时一样
D、互换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测量坐标系中X轴和Y轴的位置与数学坐标系的X轴、Y轴位置互换。在测量坐标系中,横轴为Y轴,纵轴为X轴,这与数学坐标系中X轴为横轴、Y轴为纵轴的设置不同。
3.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地性线的是()。
A、示坡线
B、分水线
C、山谷线
D、山脊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地性线是指地表起伏变化的棱线,包括山脊线、山谷线、分水线等。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的方向,不属于地性线。
4.如直线O2其象限角与方位的关系是αO2=360°-RO2,则该直线位于第()。
A、IV
B、I
C、II
D、III
正确答案:A
5.有关测量交会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后方交会
B、左方交会
C、侧方交会
D、前方交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测量交会方式主要有前方交会、后方交会、侧方交会等,不存在左方交会这种说法。
6.下列对于极限误差的理解,不正确的有()。
A、通常情况下,处于极限误差范围内的误差出现的几率为99.7%
B、测量上偶然误差不会超过一特定的数值,此数值为极限误差
C、观测多边形内角,观测值之和与内角和理论值的差值为极限误差
D、通常取3倍中误差作为极限值
正确答案:C
7.下列所述比例尺中属于大比例尺的是()。
A、1:50万
B、1:5万
C、1:20万
D、1:10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大比例尺是指比值大于或等于1:10万的比例尺。选项A、B、C的比例尺都小于1:10万,属于小比例尺;选项D的比例尺大于1:100,属于大比例尺。
8.已知A(160m,450m),B(200m,450m),则αBA为()
A、90°
B、0°
C、180°
D、27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首先计算两点横坐标差值\(\Deltax=160-200=-40m\),纵坐标差值\(\Deltay=450-450=0m\)。根据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tan\alpha=\frac{\Deltay}{\Deltax}\),这里\(\tan\alpha=0\),\(\alpha\)在\(180°\)左右,又因为\(A\)点横坐标小于\(B\)点横坐标,所以\(\alpha_{BA}180°\)。
9.测距仪最佳观测时间应该是在空气温度垂直变化梯度为零的时刻前后1小时内进行。一般应选择在测区日出后0.5~2.5小时和日落()前进行。
A、3~1小时
B、2.5~0.5小时
C、4.5~1.5小时
D、6.5~4.5小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日出后0.5-2.5小时和日落前2.5-0.5小时这个时间段内,空气温度垂直变化梯度相对较为稳定,符合测距仪最佳观测时间的要求,即在空气温度垂直变化梯度为零的时刻前后1小时内进行观测。
10.等高线分类中是每隔四条首曲线而加粗描绘的一条等高线为()。
A、助曲线
B、计曲线
C、首曲线
D、间曲线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计曲线是为了方便阅读和计算高程,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描绘的等高线。首曲线是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间曲线是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助曲线是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
11.DJ6型光学经纬仪照准部不是其组成部分的是()。
A、望远镜
B、水平度盘
C、竖直度盘
D、水准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DJ6型光学经纬仪照准部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竖直度盘、读数显微镜等部分组成,水平度盘不属于照准部的组成部分。
12.下列关于水准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准面是重力等位面
B、水准面是光滑的曲面
C、水准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