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个性相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深入理解相框的构造,包括外框、背板、支架和装饰等组成部分,明确各部分在相框
功能和美观方面的作用。
熟练掌握运用多种常见材料(如瓦楞纸、木条、卡纸、废旧材料等)设计与制作个性
相框的完整流程与技巧,提升动手操作能力,能精准进行材料切割、粘贴、装饰等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践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
力,使其能从功能、美观、材料等多维度剖析相框设计需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索材料选择、结构稳固性等方面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实践操作与创意设计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学会色彩搭配、造型设计等审美
要素;激发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相框样式,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的相框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使其在设计与制作相框过程中体验创造乐趣,感受劳动
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培养学生珍惜美好回忆的情感意识,通过制作相框存放照片,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
增进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全面掌握相框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包括外框形状设计与材料切割、背板选择与安装、
支架稳固设计与安装及装饰技巧灵活运用。
引导学生理解材料特性与相框功能、美观的关系,能根据设计需求合理选择和使用材
料。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创新设计,突破常规思维,设计出独特新颖的相框造型,同时确保相框实用
性(结构稳固、方便放置照片等)和美观性完美结合。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使其有效分工、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相框设
计与制作任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丰富多样的精美相框图片、创意相框设计案例等。
各种制作相框的材料,如卡纸、瓦楞纸、木条、彩纸、丝带、贴纸、树叶、贝壳、废
旧光盘、瓶盖等,以及剪刀、刻刀、尺子、白胶、双面胶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思—抛出问题(5分钟)
1.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样的精美相框图片,包括传统木质相
框、现代简约合金相框、创意卡通塑料相框、复古风格水晶相框、科技感电子相框等,让
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相框的风格和特点。
2.提问引导:同学们,这些相框各具特色,大家仔细观察,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
你觉得这些相框分别适合放置什么样的照片呢?(如家庭合影、个人艺术照、风景照等)
3.引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珍贵照片设计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个性相框,以
及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如外观、照片尺寸、材料、成本、功能等,进而
引出本节课课题《个性相框》。
(二)探究体验—合作探究(15分钟)
1.任务一:了解相框的特点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框的外形、
功能和材料。教师巡视各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相框的认识和了解。
交流分享:各小组推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归纳相框的基本特点和功能,如
外形多样(方形、圆形、心形等)、功能主要是存放和展示照片、材料具有多样性且不同材
料会影响相框的质感和风格等。
2.任务二:设计个性相框
教师引导:展示一些创意相框的设计案例,如用树叶、贝壳等自然材料装饰的相框,
用废旧光盘、瓶盖等废旧物品制作的环保相框,具有可折叠、可旋转功能的多功能相框等,
启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组活动:各小组根据教师展示的案例和讨论结果,讨论并绘制个性相框设计图,明
确相框外形、功能(如是否需要支架、能否悬挂等)和材料选择(如瓦楞纸、彩纸、木条、
丝带等)。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外形设计不合理、材料
选择不恰当等,确保设计可行性和创新性。
3.任务三:制定制作计划
小组讨论:各小组根据设计图,讨论制作步骤和分工,如有的学生负责绘制设计图并
进行修改完善,有的学生负责准备材料和工具,有的学生负责剪刻外框和内框,有的学生
负责粘贴和装饰等。
教师指导: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使用刻刀、剪刀等尖锐工具时要小心,
避免伤手;使用白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