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1.《拼拼接接制作手机支架》教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山东科学技术版.pdf
文件大小:105.4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3.02千字
文档摘要

第十一课拼拼接接制作手机支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透彻了解手机支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使

用金属丝制作手机支架的方法,能独立且高质量地完成一个简单手机支架的制

作,精准运用各类工具进行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深度观察、热烈讨论和亲身实践,显著提升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大幅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强化

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中高效沟通与分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深度激发创新

意识和环保意识;深刻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普通材料的再利用价值,切实增强节

约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扎实掌握手机支架的基本结构(底座、支撑架、手机支撑面)

和制作方法,清晰理解各部分的设计原理和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确保支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能够安全、稳固地

承受手机的重量,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合理规划材料,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演示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思—抛出问题(5分钟)

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学生日常使用手机时因放置不当导致观看不便、手机

滑落的短视频,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这样使用

手机看视频是不是非常不便?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更好地放置手机吗?”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问题引导:引出课题《拼拼接接制作手机支架》,提问:“手机支架需要

哪些基本功能?用金属丝制作手机支架可行吗?”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发言,

初步了解学生对手机支架的认知水平,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探究体验—合作探究(15分钟)

任务一:分析手机支架的特点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每组发放不同类型手机支架的图

片和实物模型,让学生分组讨论手机支架的特点,如需要哪些基本功能(稳定

性、可调整角度、防滑等)、结构组成等。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

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交流分享:各小组推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手机支架的设计要求,

通过多媒体展示常见手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任务二:材料分析与设计构思

教师讲解:利用实物和PPT详细介绍提供的材料(铝丝、圆嘴钳、刻度

尺)及其性能,如铝丝的硬度、柔韧性,圆嘴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现

场演示如何使用圆嘴钳弯折铝丝,制作简单的金属丝造型,让学生对材料和工

具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小组活动:各小组根据材料和设计要求,结合之前对手机支架的分析,构

思手机支架的结构方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设计不同风格和功能的手机

支架,如可折叠式、多功能组合式等。教师指导:强调设计要点,如底座的稳

定性、支撑架的强度、手机支撑面的安全性,提醒学生在设计时要考虑材料的

特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避免不切实际的设计。

任务三:制定制作计划

小组讨论:各小组讨论并制定详细的制作计划,包括材料使用(不同长度

铝丝的用途)、工具选择(圆嘴钳、刻度尺的具体使用步骤)、制作步骤(先

制作哪一部分,各部分如何连接等)。教师提供一份制作计划模板,供学生参

考,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制作流程。

(三)梳理引向—精准指导(5分钟)

方法总结:

底座:通过PPT动画展示,说明底座应设计成较宽的形状,如正方形、

长方形等,以增加稳定性。可以采用多根铝丝交叉编织或并排连接的方式制作

底座。

支撑架:讲解支撑架连接底座和手机支撑面的原理,通过半圆钩实现角度

调整。现场演示如何用圆嘴钳将铝丝两端弯出半圆钩,以及如何将半圆钩与底

座和手机支撑面连接。

手机支撑面:强调手机支撑面要设计成合适的宽度和角度,确保手机放置

安全。可以设计成凹槽状或斜坡状,并用柔软的材料(如布条、海绵)包裹边

缘,防止刮伤手机。

注意事项:强调使用工具时的安全,如圆嘴钳使用时不要对着他人,避免

用力过猛导致铝丝飞溅;设计时要考虑材料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鼓励学生

在制作过程中对剩余材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四)实践淬炼—成果物化(10分钟)

实践任务:各小组根据制定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