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3品中秋
课时
综合实践活
共1课时第1课时课型
动课
教材分析
“品中秋”是山东科学技术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传
统节日文化”主题单元的第三个活动。本单元以“了解传统节日,
传承文化基因”为核心,通过“探春节”“寻端午”“品中秋”
三个递进式活动,引导学生从节日起源、习俗体验到文化创新展
开探究。本课聚焦中秋,依托教材中“中秋起源传说”“传统习
俗活动”“现代传承案例”等内容,结合地方特色中秋文化资源,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体验、创新等实践活动,深入理解中秋“团
圆”“和谐”的文化内核,感受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联结,培
养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化认知基础,对中秋有初步了解
(如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但对节日起源、习俗背后的文化意
义缺乏系统探究;具备小组合作、资料收集等实践能力,但在将
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结合的创新设计上经验不足。学生对动手实
践、情境体验类活动兴趣浓厚,适合通过调查访谈、习俗体验、
创意设计等活动激发参与热情,引导其从“知道”走向“理解”,
从“体验”走向“传承”。
学习目标学习评价
1.价值体认:通过调查中秋起源传说、
访谈长辈习俗记忆,理解中秋“团圆”1.价值体认:通过“中秋文化调查表”
“感恩”的文化内涵,体会传统节日在家完成度(包含起源传说、家庭习俗、文
庭、社区中的情感联结作用,增强对中华化意义三部分)、小组分享中对“团圆”
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内涵的阐释深度,评价学生对中秋文化
2.责任担当:参与月饼制作、灯笼手作的理解程度。
等传统习俗实践,在小组合作中分工协2.责任担当:观察学生在习俗体验活动
作,主动传播中秋文化(如设计中秋文化中的参与度(如主动帮助同伴制作月饼、
卡片),树立“传承文化,我有责任”的耐心讲解灯笼寓意)、“中秋文化传播
意识。卡”的设计创意与传播效果(课后发放
3.问题解决:针对“传统中秋习俗在现给低年级学生的反馈),评价责任意识
代生活中的传承困境”(如仪式感淡化、的落实情况。
年轻群体参与度低),通过小组讨论提出3.问题解决:通过“传统习俗传承方案”
解决方案(如设计“中秋亲子任务卡”的合理性(是否针对具体问题、是否具
“社区赏月市集”),提升分析问题、解备可操作性)、小组汇报中对方案的解
决问题的能力。说逻辑,评价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水平。
4.创意物化:结合现代审美与生活需求,4.创意物化:依据“创意中秋手礼”评
利用环保材料设计“创意中秋手礼”(如价表(材料环保性、设计创新性、文化
立体月相灯笼、诗词月饼盒),将文化理融合度),结合同伴互评与教师点评,
解转化为具体作品,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评价学生创意物化的成果质量。
合创新。
重点
通过调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