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1文明的我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赣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文明的我》这一课题紧扣学生生活实际,
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为核心,引导学生从日常行为举止入手,将文明素养
与美术表现相结合。教材通过展示多种贴近儿童生活场景的画面,如校园中文明
问好、有序排队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文明行为所展现出的秩序美、和谐美,激发
他们用美术形式去描绘、表达对文明的理解,既提升绘画技能,又强化品德修养,
为学生开启用美术诠释生活之美的大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文明行为的多样表现,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
描绘身边文明场景,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同时树立文明意识,养成在
生活中践行文明的习惯,将美术学习与品德成长紧密相连,感受美术创作对生活
的美化作用。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中的文明行为,并用绘画形式准确表现。
让学生理解文明行为所蕴含的美感,激发创作热情。
四、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将文明行为转化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避免画面单调、刻板。
帮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把握人物动态、表情及场景氛围的生动呈现。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相结合。讲授法用于知识讲解,让学生明
晰概念;演示法直观展示绘画步骤,突破技能难点;讨论法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拓展创作思路;实践法给予学生动手操作机会,提升美术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教师提前在教室地面杂乱地摆放一些纸屑、书本,桌椅也稍显凌乱。上课伊
始,教师故作惊讶:“同学们,咱们教室好像有点不对劲呀,大家快看看,和平
时整洁的样子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环境,学生很快会指出地上的
垃圾、不整齐的桌椅等问题。接着,教师播放一段校园里文明与不文明行为对比
的短视频,视频中有学生随手扔垃圾、在楼道推挤,也有主动捡起垃圾、有序上
下楼梯、见面热情问好等画面。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看了这个视频,大家
更喜欢哪种行为呢?这些好的行为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文明行为,那今天咱们
就一起来学习《文明的我》,用画笔把文明画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杂乱教室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不文明带来的不适感,
再结合对比强烈的视频,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文明行为的向往,自
然引出教学主题,为后续学习铺垫情感基础。
(二)新授(感知文明,学习技法)
文明行为大发现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校园场景、家庭场景、社区场景等图片资料,每
组聚焦一个场景,讨论并记录其中的文明行为。几分钟后,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发
现,如校园里同学们认真值日、家庭中帮父母摆放餐具、社区里搀扶老人过马路
等。教师对各小组发现给予肯定,并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快速勾勒出相应场景轮廓,
标注文明行为要点。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交流能力,让他们从熟悉场景挖掘
文明元素,拓宽素材收集视野。教师黑板简笔画示范,既能强化学生对文明行为
场景的印象,又初步展示绘画记录方式,为后续学生自主创作打基础。
剖析绘画要素
教师选取学生提到较多的“校园文明问好”场景深入讲解。展示一幅简单的
两个小朋友微笑面对面、挥手打招呼的线描作品,提问:“同学们,看看这幅画,
画里的小朋友什么样的表情让你觉得很友好?身体动作又是怎么表现出他们在
互相问好的呢?”引导学生观察人物表情(眼睛弯弯、嘴角上扬)、身体动态(微
微弯腰、手臂抬起挥手)以及画面构图(两人位置适中、背景留白突出主体)。
随后教师在黑板上逐步演示如何画人物头部(先画圆形确定轮廓,再添眼睛、鼻
子、嘴巴)、身体(用简单线条勾勒身体形状、四肢动作),边画边强调线条要流
畅、比例要协调,如头和身体大概1:3比例。
设计意图:以典型场景为切入点,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绘画关键要素,
培养其审美感知能力。黑板上同步演示绘画步骤,将抽象理论具象化,让学生清
晰掌握人物绘画基本技巧,化解技能学习难点。
(三)示范创作(理清思路,增强信心)
教师以“公交车上文明让座”为主题,完整示范一幅彩色绘画创作过程。首
先构图,用铅笔轻轻勾勒出公交车内部大致轮廓,包括座椅、扶手等,确定画面
主体位置,在靠窗座位画出一位老奶奶,再在旁边画起身让座的小朋友;接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