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学习用品常整理》(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山东科学技术版 .pdf
文件大小:121.1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5
总字数:约3千字
文档摘要

《学习用品常整理》教案

一、教学内容来源

山东科学技术版(202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己的事情

自己做》第一课时《学习用品常整理》。

二、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三、教学目标(基于五个核心素养)

(一)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整理学习用品,引导学生认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对自己学习和生活负责的表现,增强对积极劳动价值观的认同,树立热爱劳动、

自我管理的意识,坚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自我服务劳动的信心。

(二)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在整理学习用品过程中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珍惜学习用品的道德品质。

学会有条理地整理物品,懂得爱护公共财物和个人物品,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

习惯,增强对集体和个人的责任感。

(三)法治观念

让学生了解在学校环境中合理使用和保管学习用品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培养规则

意识。明白损坏他人学习用品可能涉及的责任问题,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

法依规处理与学习用品相关的事务。

(四)健全人格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整理学习用品对自身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克服懒惰、随意等

不良习惯,培养自律、自信、有条理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

活自理能力,学会在整理活动中应对挫折和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五)责任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学习用品是自己的责任,培养学生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责任

担当精神。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整理学习用品,为自己的学习创造

良好条件,对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成果负责。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学习用品及其用途。

2.掌握整理学习用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将整理学习用品的方法内化为日常习惯,养成自觉整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整理过程中的耐心和细心,确保整理的质量和效果。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分钟)

1.展示情景: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内容是小朋友小明在课堂上找不到自己的铅笔,

急得满头大汗,影响了正常上课。

2.提出问题:同学们,小明为什么会着急呀?你们在学习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找

不到学习用品的情况呢?

3.引导思考:让学生思考找不到学习用品会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

课的主题——学习用品常整理。

4.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对整理学

习用品重要性的思考,自然导入新课。

(二)认识学习用品(8分钟)

1.实物展示:教师拿出书包,从里面依次拿出铅笔、橡皮、尺子、作业本等常用

学习用品,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互动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书包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以及平时是怎么使用

它们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使用经验。

3.知识讲解: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进一步讲解每种学习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

注意事项,如铅笔的削法、橡皮的擦拭方法等。

4.多媒体辅助:利用PPT展示不同类型学习用品的图片和使用场景,加深学生的

认识。

5.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交流和多媒体辅助等方式,让学生全面认识常

用学习用品及其用途,为后续学习整理方法奠定基础。

(三)学习整理方法(12分钟)

1.教师示范:教师以书包为例,向学生示范整理学习用品的步骤。首先,将书包

里的物品全部倒出来;然后,按照学习用品的类别进行分类,如将书本放在一起,

作业本放在一起,文具放在一起;接着,将分类好的物品整齐地放入书包,大的

书本放在下面,小的本子放在上面,文具可以放在专门的文具袋里。

2.分步讲解: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详细讲解每一个步骤的要点,如如何将书本摆

放整齐,如何合理利用书包的不同夹层等。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整理方法的理解和疑

问。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4.学生实:请学生拿出自己的书包,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进行初步整理。教师

在教室里巡回指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整理方法。

5.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分步讲解、小组讨论和学生实践等环节,让学生直

观地学习整理学习用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实践操作与竞赛(10分钟)

1.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5分钟)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好,比一

比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2.小组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作为评委,对其他

小组同学的整理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整理的速度、物品摆放的整齐度、

分类的合理性等。

3.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