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花草树木浇水》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山东科学技术版(2023)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我为校园做点事”中的内容。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中,这部分内容着
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积极参与校
园劳动,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教材前后知识逻辑连贯,前面单元可能已让学生对校园环境有了一定认识,
为本节课为花草树木浇水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而此内容后续可能还会延伸到对
花草树木的养护等更深入的实践活动。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简单易懂的文字说
明等呈现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花草树木浇水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符合一年级学生
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逐步构建对自然环境和劳动实践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
素养。与其他版本教材相比,山东科学技术版教材更贴合校园实际,强调学生在
校园中的实践体验,能让学生更直接地参与到校园环境的维护中,增强学生的主
人翁意识。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花草树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花草树木需要
水才能生长,但对于不同种类花草树木的浇水方法、浇水量和浇水时间等具体知
识了解甚少。他们可能在家庭或幼儿园有过简单的浇水经历,但缺乏系统的指导
和科学的认知。
学习能力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
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他们喜欢通过观察、模仿和实际操
作来学习新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
现动作不熟练、方法不准确等问题。
兴趣特点
一年级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与花草树木相关的活动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尤其是能够亲自参与的浇水活动。他们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游戏、
竞赛等形式的活动特别感兴趣。然而,由于年龄小,他们在活动中可能会缺乏耐
心和坚持性。
学习本课题可能的障碍及原因
学生可能对不同种类花草树木的浇水需求难以区分,这是因为他们对花草树
木的生长习性了解不足,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另外,在浇水过程中,学生可能
难以把握合适的浇水量,要么浇水过多,要么浇水过少,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手
部控制能力和对水量的感知能力有限。
应对思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实物观察、
视频播放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花草树木的特点和浇水需求。通过示范操作和反
复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浇水方法和技巧。同时,设计有趣的活动和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坚持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花草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学习不同种类花草树木的浇水方法,包
括浇水时间、浇水量和浇水频率。
2.学会正确使用浇水工具,如水桶、水壶等,能够独立为校园里的花草树
木浇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
2.经历小组合作浇水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让学生在为花草树木浇水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养成主
动参与校园劳动、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为花草树木浇水的基本方法,包括浇水工具的使用、浇水的部位和
浇水量的控制。
2.了解不同种类花草树木的浇水需求,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为花草树木合理
浇水。
教学难点
1.区分不同种类花草树木的浇水特点,根据花草树木的生长状况和季节变
化调整浇水量和浇水频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主动参与校园劳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重点内容掌握不好,学生无法正确地为花草树木浇水,可能导致花草树木生
长不良甚至死亡,影响学生对劳动成果的体验和对自然环境的认识。难点若不突
破,学生难以形成科学的浇水观念和环保意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主线
以“为花草树木浇水”为教学主线,围绕这一主线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引
导学生逐步了解花草树木的浇水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习惯。
教学策略贴合学科特性与学生特点的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