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我》(教案及反思)-2024-2025学年赣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
教学环节
详细内容
一、教材分析
《文明的我》是赣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的课程。本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美术学习与文明行为的认知、表达相结合。通过教材中的丰富图片、示例以及引导性文字,让学生认识到文明行为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尊重他人等。教材以直观、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对文明行为的关注和思考,同时引导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进行表达,如绘画、手工制作等。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将美术技能的学习与品德教育相融合,体现了跨学科的理念。例如,通过让学生描绘文明场景,不仅锻炼了绘画技巧,更强化了对文明行为的理解和记忆。这种编排有助于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深化对文明的认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设定
1.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教材中的文明行为图片、优秀绘画作品等,引导学生感知文明行为所展现出的和谐、美好的视觉形象,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文明之美。
2.艺术表现: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大胆表现文明行为和文明场景,掌握简单的构图、色彩运用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能够将内心对文明的理解通过艺术手段呈现出来。
3.创意实践: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独特的文明主题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尝试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来表达文明相关的创意,不拘泥于常规表现形式。
4.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文明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认识到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文明的共同追求。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探索欲望强烈的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在认知和动手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美术学习方面,学生已经对一些简单的线条、图形和色彩有了初步认识,具备一定的涂鸦能力,但在构图、造型的准确性以及画面的完整性上还有待提高。在文明认知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基本的文明行为规范,但对于文明行为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由于年龄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课堂学习中需要教师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明行为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学会用美术语言描绘文明场景和文明行为,掌握简单的构图、色彩搭配和人物造型方法,能够创作以文明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在作品中展现独特的创意,将文明主题与个人的理解和想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感染力和个性的作品;如何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准确传达文明行为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使作品不仅仅是画面的呈现,更能引发观众对文明的思考。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设计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文明行为的概念、种类以及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理性认识。例如,在课堂开始时,通过清晰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文明行为,在公共场合、家庭等不同环境中有哪些具体的文明表现。(2)欣赏法:展示大量与文明相关的优秀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以及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从视觉上感受文明之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比如,展示小朋友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在图书馆安静看书等场景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文明行为在画面中的呈现方式。
(3)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绘画文明场景、人物造型等,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绘画技巧和创作过程。如在黑板上示范如何画一个在公园里主动捡起垃圾的小朋友,展示从构图、线条勾勒到色彩填充的整个过程。
(4)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明行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自己身边的文明与不文明现象等,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加深对文明的理解。例如,给出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不当之处以及正确的做法。
2.学习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观察教材内容、欣赏作品,主动思考文明行为的表现和创作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在欣赏环节,让学生自主观察作品细节,思考画面所传达的文明信息。
(2)合作学习策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共同完成一幅文明主题的绘画作品或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构图设计,有的负责绘画人物,有的负责色彩填充等。
(3)实践学习策略: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断尝试、探索,逐步提升美术技能和对文明主题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赣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
2.收集大量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