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整体把握作品内容。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赏读重点段落,理解作品内涵,接受革命传统的浸润。
3.学生通过对本文和拓展素材的学习,体会开幕词的特点及写法。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整体把握作品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对本文和拓展素材的学习,体会开幕词的特点及写法。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学生完成预习方案。
2.教师准备预习方案。
3.教师准备拓展阅读素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师出示标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属于什么体裁?
生:开幕词。
2.师:那么,什么是开幕词呢?
二、文学常识——开幕词
师出示幻灯片: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旨在
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
那么,开幕词有哪些特点,它的写法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毛泽东这篇著名
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6
三、写作背景
1.师:这篇开幕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发表的呢?
明确:
中国人民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
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是在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
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这篇著名讲话,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
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
信、自强的话语。
2.师播放视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我们来看一段当时的影像资
料,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
四、整体感知
1.师:这篇开幕词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明确:
第1段:开门见山地宣布会议开幕。
第2段:简介与会代表人数及其所代表的阶层,点明大会的特点:全国人民大团结。
第3段:回顾过去三年的情况,交代“全国人民大团结”成功实现的原因和大会召开的
基础。
第4段:交代会议名称的由来,引出下文对“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论述。
第5段:交代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和工作内容。
第6段:阐明此次会议的伟大意义——标志一个新的伟大时代的开始,展望民族独立与
发展的美好前景。
第7段:理智清醒地告诫与会代表,革命还没有完结,不要放松警惕。
第8段:提出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的两个策略。
第9段:阐述“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对建设工作的意义,并表达了对经济建
设工作迅速取得胜利的强大信心。
第10段:阐述文化建设到来的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2/6
第11段:展望国防建设的前景。
第12段:表达对反动派的蔑视。
第13段:表达对人民英雄的纪念。
第14段:表达对革命胜利的祝贺。
第15段:表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祝贺。
第16段:表达对此次大会胜利召开的祝贺。
2.师:如果要给这篇文章划分层次,如何划分呢?
明确:
一、(1、2)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二、(3、4)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正反对比)
三、(5—8)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作出规划
四、(9—11):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蓝图
五、(12—16):纪念与祝贺
五、重点研读
1.(1)文章第3、4段的内容,在时间上似乎存在“先后颠倒”的现象。将两段内容的
位置交换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