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谈话活动——冬至
目录
02
谈话活动设计
01
活动背景导入
03
活动内容架构
04
教学资源准备
05
活动实施流程
06
评价与延伸
01
活动背景导入
Chapter
冬至节气基本认知
冬至的时间
每年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
01
冬至的含义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寒冬的到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02
冬至的气候特点
气温降低,进入最寒冷的时期,开始数九。
03
冬至历史起源故事
冬至与古代历法
冬至的文化内涵
冬至的传说故事
冬至在古代历法中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被视为新年的开始,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据传,冬至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而设立的,他发明了“祛寒娇耳汤”来救治冻伤的人们,后来逐渐演变成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团圆和祭祖的日子,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并举行一些祭祀祖先的活动。
南北地区习俗差异
北方冬至习俗
在北方,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象征着团圆和驱邪避寒。同时还有“冬至到,吃水饺”的谚语。
南方冬至习俗
南北冬至共同之处
在南方,冬至则有吃汤圆的习俗,寓意着团圆和美满。一些地区还会举行祭祖、扫墓等活动。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冬至都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度这个特殊的日子,并举行一些庆祝活动。
1
2
3
02
谈话活动设计
Chapter
冬至的由来与传说
探讨冬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各地冬至习俗和庆祝方式。
冬至的地理知识
认识冬至在地球公转和自转中的意义,了解冬至时节的自然现象。
冬至的民俗活动
介绍冬至的民间传统习俗,如吃饺子、汤圆等,以及这些习俗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冬至的美食文化
分享冬至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和文化内涵,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主题讨论方向规划
幼儿互动提问设计
例如“你们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吗?”、“冬至有哪些传统习俗?”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启发性问题
例如“你们家里冬至会做什么活动?”、“你最喜欢冬至的哪个习俗?”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开放式问题
例如“冬至后天气会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拓展谈话内容。
递进式问题
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积极参与讨论。
尝试运用新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库。
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理解并尊重不同的观点和习俗。
能围绕主题进行连贯的讲述,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训练目标
03
活动内容架构
Chapter
冬至文化认知模块
冬至节气介绍
介绍冬至的由来、含义、天文学意义等,帮助孩子了解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01
讲解冬至的传统习俗,如吃饺子、吃汤圆、祭祖等,让孩子了解冬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02
冬至文学作品
通过诗歌、故事等形式,让孩子感受冬至的文化内涵和节日氛围。
03
冬至传统习俗
节日民俗语言表达
词汇积累
教授与冬至相关的词汇,如“团圆”、“饺子”、“汤圆”等,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01
语言表达
鼓励孩子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冬至的习俗和感受,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02
节日祝福语
让孩子学说与冬至相关的祝福语,培养孩子的礼貌和感恩意识。
03
通过冬至这个传统节日,引导孩子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和关爱之情。
感恩教育
组织亲子包饺子、做汤圆等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
亲子活动
围绕“家”和“爱”等主题,引导孩子进行讨论,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话题讨论
温暖亲情话题引导
04
教学资源准备
Chapter
节气主题绘本选择
《冬至》绘本
通过生动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向幼儿介绍冬至这一传统节气的由来、习俗和相关的文化故事。
《冬至的故事》绘本
《二十四节气绘本·冬至》绘本
以故事形式展现冬至期间人们的生活和习俗,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冬至的文化内涵。
详细描绘冬至节气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加深幼儿对冬至节气的认知。
1
2
3
民俗活动影像资料
冬至习俗视频
展示冬至期间各地的传统习俗和活动,如吃饺子、祭祖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冬至的节日氛围。
01
以动画形式讲述冬至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02
冬至歌曲MV
通过歌曲和MV的形式,让幼儿在欢快的旋律中了解冬至节气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03
冬至民间传说动画
手工材料实物展示
饺子制作材料
展示制作饺子的原材料和工具,如面粉、水、馅料等,让幼儿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
01
冬至民俗手工艺品
展示与冬至相关的手工艺品,如纸艺、编织等,鼓励幼儿动手尝试制作,加深对冬至节气的印象。
02
冬至主题绘画材料
提供绘画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引导幼儿以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冬至节气的理解和感受。
03
05
活动实施流程
Chapter
暖场环节设计
播放与冬至相关的